廣告
台灣漁業人權蒙塵!CNN揭遠洋漁船血汗黑幕 移工「牙籤剔骨」求生

台灣漁業人權蒙塵!CNN揭遠洋漁船血汗黑幕 移工「牙籤剔骨」求生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台灣多年來被視為亞洲自由主義和人權的典範,獲得許多國際盟友的讚譽。然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2日報導,指出台灣遠洋漁業中頻頻傳出外籍移工遭受虐待、強迫勞動等問題,使得外界開始懷疑,台灣是否真的完全秉持並落實其所宣稱的人權核心價值。
外送員、臨時工大利多! 手機、超商「1招」秒加職災險

外送員、臨時工大利多! 手機、超商「1招」秒加職災險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近年從事餐飲外送等非典型勞動的人口日益增加,去年5月就高達80.4萬人。勞動部表示,工地臨時工、外送員透過手機上網、便利商店即可加「勞工職業災害保險」,保險效力於繳費完成時生效,之後若遭遇職業傷病保險事故時,除可請領各項保險給付外,也能銜接相關職業重建服務,以利盡速重返職場。
明年1月強制加裝刷卡機!20輛遊覽車包圍交通部 不裝罰款9000元起跳

明年1月強制加裝刷卡機!20輛遊覽車包圍交通部 不裝罰款9000元起跳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交通部阻超時工作,強化行車安全,今(2025)年5/9修正「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要求2026年1/1起遊覽車客運業車輛應裝置具有駕駛識別功能設備(俗稱刷卡機),新北市遊覽車駕駛員職業工會不滿要額外負擔機子、傳送月租等費用,今(7/9)集結20餘輛遊覽車包圍交通部抗議,要求凍結規定,對此,公路局強調,資料會隨原本的GPS設備傳送,不會有額外費用產生,另外,機子補助49%、最高2000元,規定如期上路,若惡意不裝,罰款9000元起跳。
長榮航與桃空職工續簽團體協約!部分航班改過夜 共創和諧勞資關係

長榮航與桃空職工續簽團體協約!部分航班改過夜 共創和諧勞資關係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長榮空服員罷工六週年前夕,長榮航空與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桃空職工)今宣布,雙方已就團體協約續約達成全面共識,並將擇日正式簽署,此次續約不僅延續了原有保障空服員核心權益的勞動條件,更將BR391(台北-胡志明航班)在明年夏季班表(4月至9月)期間改為過夜航班,減少空服員服勤的疲勞度。
健保砸42億救急診!6月撥款有前提 石崇良:先幫醫護加薪

健保砸42億救急診!6月撥款有前提 石崇良:先幫醫護加薪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急診醫師爆離職潮,急診醫學會今年初調查,預計5月離職約66人、考慮今年底離職超過50人,健保署5月1日起祭出4大改善、總計挹注42.4億元增加多項給付,雖然衛福部長邱泰源說6月開始發放,不過健保署長石崇良今日(6/10)強調,醫院必須先幫醫護人員加薪才會撥款下去。
中小企業性騷通報413件 勞動部:即起委外調查補助每案最高1.5萬

中小企業性騷通報413件 勞動部:即起委外調查補助每案最高1.5萬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現行法令對於員工未達100人之雇主,未強制規定於處理性騷擾申訴時應有外部專業人士參與調查。勞動部為鼓勵雇主於調查性騷擾申訴時洽請專業人士協助調查,宣布補助部分訪談費及調查報告稿費,員工未達30人之雇主,補助所支付費用之9成;員工30人以上未達100人之雇主,補助所支付費用之8成,每案最多補助1萬5,000元。
醫學中心、區域醫院違《勞基法》 8月起加重處罰

醫學中心、區域醫院違《勞基法》 8月起加重處罰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全台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注意了,勞動部近日修正「違反勞動基準法裁處罰鍰共通性原則」第4點規定,增列這兩層級醫院為加重處罰對象,自2025年8月1日起生效,不給或少給加班費、加班超過上限、違反輪班間隔規定,處新台幣5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並得加重其罰鍰至法定罰鍰最高額二分之一。
186萬勞工在工會保勞保 僅2條件適用!違規年資歸零、沒收保費

186萬勞工在工會保勞保 僅2條件適用!違規年資歸零、沒收保費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近期有YouTuber談及在職業工會投保勞保的議題,引發關注。事實上,目前全國有186萬餘人透過職業工會參加勞保,但僅限於無一定雇主的勞工或自營工作者,以此方式投保,勞保局會不定期抽查,一旦被抓包不符合規定,像是明明沒工作卻投保勞保,不符規定期間的勞保年資通通不算,連勞保保費也不退還。
職業駕駛反彈未停讓新罰則!喊行人闖紅燈罰1.8萬 交通部回應

職業駕駛反彈未停讓新罰則!喊行人闖紅燈罰1.8萬 交通部回應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為擺脫行人地獄,交通部提高駕駛未停讓行人罰則,致輕傷從7200元提高至1.8萬元,致重傷從1.8萬元提升至3.6萬元,致死亡則維持3.6萬元,最快6月底上路,此舉引發台灣全國汽車駕駛人權益聯盟協會不滿,今發表聯合聲明,痛批無能的交通部只會裁罰沒有配套措施?拿人民當提款機,呼籲所有用路人519上街頭,建議提高行人闖紅燈裁罰金額1.8萬元,對此,交通部強調,以加強宣導為優先,行人還是要保護。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