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漁業人權蒙塵!CNN揭遠洋漁船血汗黑幕 移工「牙籤剔骨」求生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台灣多年來被視為亞洲自由主義和人權的典範,獲得許多國際盟友的讚譽。然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2日報導,指出台灣遠洋漁業中頻頻傳出外籍移工遭受虐待、強迫勞動等問題,使得外界開始懷疑,台灣是否真的完全秉持並落實其所宣稱的人權核心價值。

文章開頭以一名38歲印尼移工唐柯塔(Silwanus Tangkotta)的遭遇為例,表示他去年在太平洋上一艘台灣漁船上工作時,一道巨浪將滾動的金屬門猛力拍向他的手,壓碎了他的中指和無名指。然而,船長卻以捕撈量不足為由,拒絕返航讓他回台灣就醫。
唐柯塔不得不忍受劇痛長達一個多月,自行以膠帶包紮傷口,並用牙籤剔除外露骨頭,防止感染。
唐柯塔向CNN表示,「我做了所有能做的,我用指甲剪和牙籤破壞突出來的骨頭。我想我如果不拔出骨頭,感染就會持續下去,我的手指就會磨破」。
在受傷後一個月,唐柯塔終於被送往台灣的醫院治療,但卻失去了兩根手指的第一指節,而且立刻收到了解僱通知。公司聲稱並非因他受傷,而是因為他的工作期滿,因此他未獲得任何賠償。
報導指出,唐柯塔身受重傷時急需醫療救助,但船長卻將捕魚利潤擺在首位。即使唐柯塔在幾周後被轉移到另一艘漁船上,那艘船也同樣選擇繼續捕魚,並非駛往港口讓他接受治療。
唐柯塔表示,「我感到很無助,疼痛讓我難以入睡。我非常失望,因為我腦子裡唯一想的,就是需要盡快上岸」。
台灣漁業署對此表示,他們有接獲該漁船通報唐柯塔的案件,並強調唐柯塔在整個航程中都持續受到船長的照護。
漁業署進一步說明:「此案已向岸上醫生通報,醫生評估後認為沒有立即危險。船長亦根據醫囑,持續為唐柯塔先生提供照護。」
報導引述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YMFU)共同創辦人李麗華(Allison Lee)指出,台灣的遠洋漁業仰賴逾2萬名印尼和菲律賓移工,但政府卻缺乏保護這些移工權益的政治意願。
李麗華表示,儘管美國自2020年起便將台灣漁業列入問題名單,但政府的回應多半停留在口頭層面,實際改善卻微乎其微。她補充道,許多移工被允諾能獲得不錯的薪資,實際上卻是遭受過度勞動與薪資延遲發放等困境。
報導也提到台灣的外籍漁工在海上的工作環境非常嚴峻。例如,唐柯塔表示,他在中型漁船上,一次出海長達4個月,每天得工作18小時,期間只能短暫休息。此外,雖然漁船設計可容納23名船員,但船上只有16名人力;而且食物短缺,經常很快就吃完。
更糟的是,船上沒有網路,船員們與家人的聯繫被切斷,遇到問題也無法尋求幫助。
移工親眼見友人病死在船上
前印尼籍台灣漁工巴薩爾(Adrian Dogdodo Basar)也表示,自己在2023年親眼目睹最親密的朋友死在一艘台灣漁船上。
巴薩爾表示,朋友在太平洋工作期間患上重病,雙腿腫脹且胃痛。然而,船長卻以成本高昂為由拒絕返回港口的請求,只提供過期藥品。幾個月後,在船隻返航之前,他的朋友便去世了。
巴薩爾說,當他要求立即將友人遺體運送回國時,卻遭到懲罰。船長不僅剝奪了他的食物,還威脅要扣工資。 巴薩爾控訴,「我們請船長直接去最近的港口把遺體運回家鄉,但他拒絕了。當我開始抗議後,就沒飯吃了」。
巴薩爾與其他移工一樣,當初為了獲得這份工作,支付了超過2000美元(約5萬8548元台幣)的仲介費。這筆債務使許多同事不敢發聲,因為怕失去工作。
報導指出,台灣是全球第七大海產出口國,擁有全球第二大的遠洋漁船隊,為包括美國和歐洲等世界各地的超市供應鮪魚、魷魚及其他海產。但這些海產很可能是在移工遭到剝削的情況下捕撈而來。
台灣長期被視為亞洲自由與人權的領先者,但台灣對待移工的方式正受到越來越多國際關注,引發外界質疑台灣是否真正堅守其宣稱的價值。
自2020年起,美國勞工部已將台灣遠洋漁業列為存在強迫勞動跡象的產業。報告中特別點出欺騙性招募、預扣工資、肢體暴力以及極端工時等嚴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