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吃芥末章魚驚見「藍環」秒嘴麻 醫:高溫殺不掉!無解毒劑恐致死

吃芥末章魚驚見「藍環」秒嘴麻 醫:高溫殺不掉!無解毒劑恐致死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近期有網友購買芥末章魚,食用後嘴唇發麻,懷疑吃到含有劇毒「河豚毒素」的藍環章魚。毒物科醫師警告,河豚毒素最快15分鐘就可能出現中毒症狀,嚴重時恐導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毒素即使加熱也無法破壞,且沒有解毒劑,一旦中毒只能透過插管等支持性療法搶救。
國人陷代謝症候群警報! 國健署:加入計畫逆轉三高還可抽獎

國人陷代謝症候群警報! 國健署:加入計畫逆轉三高還可抽獎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20歲以上民眾,每10人有近3人罹患代謝症候群,更是糖尿病、心肌梗塞、中風等慢性病的遠因,衛福部提醒,民眾做完檢查後要留意健檢報告數據,檢視自己是否已罹患代謝症候群,也可讓醫療院所協助將健檢結果上傳至健保署健康存摺;此外,目前已有5000位醫師加入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成為病人的「專屬健康教練」。
衛福部揭土城殺妻案1處漏接 下周研議「致命危險清單」補網

衛福部揭土城殺妻案1處漏接 下周研議「致命危險清單」補網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新北市土城日前發生違反保護令男子砍殺妻子與小姨子的憾事。衛福部保護司長張秀鴛指出,釀成悲劇的關鍵,在於加害人被「無保飭回」且未附加任何責付條件;衛福部將在下周一的跨部會會議中,研議建立更清晰的「致命危險清單」,盼能協助第一線的警察與檢察官更有效辨識高風險個案,強化危機判斷,避免憾事重演。
《神奇寶貝》配音員劇烈頭痛昏迷 顱內動脈瘤破裂險喪命

《神奇寶貝》配音員劇烈頭痛昏迷 顱內動脈瘤破裂險喪命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曾為《神奇寶貝》小智、《真珠美人魚》等多部動畫配音的李小姐,20年來日夜顛倒、高工時,身體處於高度壓力與過勞,某日突然劇烈頭痛後昏迷,送醫診斷為「顱內動脈瘤破裂」,歷經三次腦部手術及半年復健,幸運地無明顯失語或記憶退化,順利重返錄音室工作。醫師提醒,40歲以上有高血壓、高血脂、抽菸習慣或家族病史者,應定期檢查腦血管。
反對「狼醫查詢平台」!11醫團憂獵巫式批判 其他職業應比照

反對「狼醫查詢平台」!11醫團憂獵巫式批判 其他職業應比照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衛生福利部挨轟設置「狼醫查詢平台」進度一再跳票,最新目標是一個月內與司法院完成資料介接,8月可以公布。不過11個醫師團體聯合聲明無法接受背離法治精神、缺乏正當程序的獵巫式批判,任何未經懲戒審議或判決確定,逕行揭露個人資訊,將可能造成當事人重大名譽傷害,若要公布,應適用於所有持證專業人員。
「喪屍煙彈」依托咪酯釀毒駕頻傳 食藥署增列管制3類似物質

「喪屍煙彈」依托咪酯釀毒駕頻傳 食藥署增列管制3類似物質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被稱為「喪失煙彈」的依托咪酯,衍生多起毒駕事件,成為一大社會問題。配合法務部增修毒品品項,衛福部增修管制藥品品項,將與依托咪酯相近的丁托咪酯、三氟依托咪酯、氟托咪酯等物質,增列為第二級管制藥品,由於目前沒有任何醫療用途,僅能作為科學用途,相關學術單位須申請登記及許可,違者最重可開罰30萬元。
腳拇指瘀黑擴大竟是癌!翁截肢保命 7症狀小心黑色素瘤

腳拇指瘀黑擴大竟是癌!翁截肢保命 7症狀小心黑色素瘤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76歲林先生五個月前發現右腳大拇指有一小塊深黑色痕跡,原以為是先前兩次意外撞傷所致的瘀血,但一個月前黑色痕跡擴大,到診所就醫也以為是瘀青未散,所幸女兒警覺,勸父親去大醫院尋求第二意見,結果經皮膚鏡、皮膚切片病理檢查,確診為肢端黑色素瘤,截肢避免轉移爭取存活機會。
睡不好干擾大腦排毒 長庚研究:毒素累積害記憶力變差

睡不好干擾大腦排毒 長庚研究:毒素累積害記憶力變差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大腦中的腦淋巴系統堪稱「腦內清道夫」,能把不需要的代謝廢物清除出去,尤其在深度睡眠期間,此作用最為活躍,林口長庚醫院最新研究證實,睡眠品質差會干擾大腦清除毒素,毒素長期累積導致記憶力變差,對高齡者來說,改善睡眠品質有助減緩記憶力與認知功能退化。
新生兒腸病毒殺手延長流行至8月 今年5死均為伊科11型

新生兒腸病毒殺手延長流行至8月 今年5死均為伊科11型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新生兒殺手「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在6月中旬達到疫情最高點,家長仍不可鬆懈,疾病管制署預估,伊科病毒11型不排除延長流行期至8月,因為今年社區腸病毒中,伊科病毒占比持續排名第一。今年累計9例腸病毒重症(含6死),重症病例數仍為6年同期最高,其中新生兒佔6例(含5死)均為伊科病毒11型重症。
六成小學生性教育不及格! 調查揭2大知識盲區

六成小學生性教育不及格! 調查揭2大知識盲區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小學生性知識平均分數不及格!民團針對全台五、六年級學童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受測學童平均僅得53分,近六成不及格。兒盟表示,這次分數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在月經、夢遺知識等身體認識,或許和學校老師談相關議題較為保留、不太好意思和孩子深入聊;性平團體則點出,這或許反映出性教育所欠缺的內容,「學生需要知道的,跟教科書的內容之間的落差」。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