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公費篩檢僅列2類人 台大醫示警:可能漏掉一半以上患者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肺癌連續2年蟬聯「癌王」,衛福部自2022年導入公費篩檢,不過肺癌權威、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直言,因為目前公費對象僅抽菸與家族史者,「有一半以上的肺癌患者無法被篩檢到」,呼籲擴大至所有50-65歲民眾,若第一次篩檢結果正常,每5年篩檢一次即可。 2025/08/13 19:39 生活 醫藥
台大手術進化!引進「單孔機器人」 4孔變1孔優缺點一次看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台大醫院機器人及創新手術中心今(10日)正式成立,並宣布啟用最新引進「單孔機器人手術系統」,開啟精準微創手術領域的重要新篇章。該院院長余忠仁指出,手術傷口更小、恢復更快,不只代表技術設備升級,也是對智慧醫療深耕的承諾;台大醫院機器人手術小組主席梁金銅補充,除了傷口相對美觀、感染風險可能較低等優點,該項技術仍可能有受限,例如單一傷口開在哪個部位、疼痛可能難以分散等,都需要仰賴醫病術前的充分溝通。 2025/08/10 16:15 生活 醫藥
甕窯雞「掉地上被疑回收」業者:全丟了!「3秒定律」真能吃?專家解答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新竹縣芎林交流道附近一間知名甕窯雞店,近日被民眾拍攝到一段影片,可見員工在搬運過程中,不慎掉落了甕窯雞,民眾指稱看到「撿回去跟沒掉在地上的放在一起」。對此,業者發出聲明澄清,強調「半成品丟棄到廚餘桶」,並無流向顧客。至於網路流傳「食物掉在地上,3秒內撿起還能吃」的說法,醫師建議大部分食物只要掉到地上,不管是幾秒,還是會沾染到細菌,所以基本上不建議再撿起來吃,尤其是腸胃比較弱的人。 2025/08/04 12:09 社會 地方大小事
長期洗腎貧血未改善當心!留意排便 及早揪大腸癌、胃腫瘤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貧血是洗腎常見併發症,一般可藉由施打紅血球生成素改善,若長期未改善就得當心。一名50歲病人長期接受血液透析合併貧血症狀,貧血持續未改善,轉介至消化內科評估,檢查才發現是大腸癌;另一名8旬婦自述常疲倦、走路會喘、飯後腹部不適,近期出現黑便,檢查才知貧血主因是胃腫瘤合併出血。 2025/08/02 10:35 生活 醫藥
左腹痛1個多月!43歲男「無家族史」竟罹直腸癌第3期 醫揭生活習慣 【記者王勇超/高雄報導】43歲趙姓男子左腹疼痛和腹脹1個多月,雖然大便習慣改變,但無便秘或腹瀉,無血便也無家族病史,原本以為是一般的消化不良,就醫抽血及超音波、大腸鏡檢查,顯示直腸有1顆5公分腫瘤,讓趙男相當震驚、難以接受。經手術切除腫瘤後理學檢查,確診直腸癌第3期。趙男術後接受化學治療,降低復發風險並持續追蹤。 2025/07/29 12:34 生活
大腸癌擴大篩檢!半年突破103萬人 較去年成長26%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大腸癌位居國人10大癌症死亡人數第3名,國民健康署自2025年起擴大大腸癌篩檢對象為45歲至74歲民眾及40歲以上有家族史者,實施半年受檢人數突破103萬,較去年同期成長26%,其中女性占6成較男性多。 2025/07/11 10:58 生活 醫藥
台灣年輕大腸癌發生率居全球前三!40歲起篩檢 死亡率降4成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40至49歲男女的大腸癌發生率均高居世界前三名,國民健康署自今年將大腸癌篩檢起始年齡從50歲下修至45歲,台大醫院最新研究證實,相較於50歲才開始做糞便潛血檢查,提前自40至49歲間開始篩檢,可顯著降低大腸癌發生率23%、死亡率42%,每檢查1548人即可預防一例大腸癌。 2025/07/03 15:31 生活 醫藥
台灣年輕腸癌增逾1.5倍 女子半年腹脹像孕婦確診晚期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40-49歲大腸癌發生率近年增加超過1.5倍,一名39歲女性半年內肚子大得像孕婦、大便變得稀軟,吃一點東西就覺得腹脹,就醫檢查確診晚期大腸癌。醫師分析肇因除了不良生活作息,吃太多高脂肪、紅肉與加工食品會破壞腸道菌群平衡,壞菌釋放有害代謝物引發腸道慢性發炎、黏膜損傷,進而增加瘜肉生成並誘發大腸癌。 2025/06/25 18:18 生活 醫藥
年銷40萬支經痛用藥恐致男性後代罹癌 衛福部明年起廢止許可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國外回溯研究發現,主要用於治療經痛、月經困難、子宮異常出血等女性疾病,也用於習慣性流產預防的人工合成的黃體素針劑,可能導致後代男性罹患大腸癌、前列腺癌等疾病,衛福部將自2026年元旦起廢止許可證;這款藥品年銷售量40萬支,仍有16張其他黃體素藥品的許可證。 2025/06/24 16:59 生活
陳水扁公開切片報告!大腸瘜肉為管狀腺瘤 胃瘜肉切除畫面曝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前總統陳水扁周一(16日)在臉書粉專貼出一張床榻照,他臥病在床、神情痛苦,自曝連日血便,醫師用胃鏡切除8顆瘜肉。切片報告18日出爐,陳水扁說,大腸瘜肉為管狀腺瘤,幸好小於1公分,後續定期追蹤,胃部8顆瘜肉為良性,他鬆了一口氣說「謝天謝地」感謝各界關懷。 2025/06/20 07:47 生活 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