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北榮12億硼中子治療中心動工 將成「雙劍合璧」癌症治療新武器

北榮12億硼中子治療中心動工 將成「雙劍合璧」癌症治療新武器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癌症治療再添利器!台北榮總今(18日)舉行「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動工典禮,預計於116年完工啟用,屆時北榮將成為全球極少數同時擁有「重粒子治療」與「硼中子捕獲治療」全方位尖端放射技術的醫療機構,屆時在癌症放射治療、教學與研究領域,達到國際頂尖水準。
四成國人體內塑化劑超標 常熬夜、壓力大、便秘提高曝露風險

四成國人體內塑化劑超標 常熬夜、壓力大、便秘提高曝露風險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環境荷爾蒙」與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可能干擾內分泌系統,進而影響生殖、神經與免疫功能。國內大型健檢中心調查發現,近四成民眾體內塑化劑濃度超標,醫師提醒,常熬夜、飲酒、壓力大、有便秘或腸道功能不佳、肥胖、有婦科疾病或內分泌失調病史者,皆會增加環境荷爾蒙暴露風險。
癌友生育補助懶人包!取卵出國代孕不適用 可併用地方補助

癌友生育補助懶人包!取卵出國代孕不適用 可併用地方補助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為了讓年輕病人接受癌症治療後也有機會生兒育女,衛生福利部自2025年9月1日起試辦「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方案」,初步先針對本國籍18歲至40歲乳癌或血液癌患者,取卵療程每次最多補助7萬元,取精處置保存每次補助上限8000元。《知新聞》整理10個Q&A幫助大家更了解補助年齡計算、補助時效、申請程序、可否同時申請地方政府補助。
癌友生育保存補助9/1上路 取卵最高7萬元、取精最多8千元

癌友生育保存補助9/1上路 取卵最高7萬元、取精最多8千元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為支持與協助癌友保留未來生育希望,並減輕生育保存療程之經濟負擔,自2025年9月1日起,衛生福利部開辦「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初步先針對本國籍18歲至40歲乳癌或血液癌患者,取卵療程每次最多補助7萬元,取精處置保存每次補助上限8000元,預估首年有600位癌友受惠。
肺癌公費篩檢僅列2類人 台大醫示警:可能漏掉一半以上患者

肺癌公費篩檢僅列2類人 台大醫示警:可能漏掉一半以上患者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肺癌連續2年蟬聯「癌王」,衛福部自2022年導入公費篩檢,不過肺癌權威、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直言,因為目前公費對象僅抽菸與家族史者,「有一半以上的肺癌患者無法被篩檢到」,呼籲擴大至所有50-65歲民眾,若第一次篩檢結果正常,每5年篩檢一次即可。
台大手術進化!引進「單孔機器人」 4孔變1孔優缺點一次看

台大手術進化!引進「單孔機器人」 4孔變1孔優缺點一次看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台大醫院機器人及創新手術中心今(10日)正式成立,並宣布啟用最新引進「單孔機器人手術系統」,開啟精準微創手術領域的重要新篇章。該院院長余忠仁指出,手術傷口更小、恢復更快,不只代表技術設備升級,也是對智慧醫療深耕的承諾;台大醫院機器人手術小組主席梁金銅補充,除了傷口相對美觀、感染風險可能較低等優點,該項技術仍可能有受限,例如單一傷口開在哪個部位、疼痛可能難以分散等,都需要仰賴醫病術前的充分溝通。
台北市議員林杏兒罹乳癌!曝幸運早期發現:一定會撐過去

台北市議員林杏兒罹乳癌!曝幸運早期發現:一定會撐過去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台北市議員林杏兒今(8/4)日自曝罹患乳癌,她表示,很幸運早期發現,醫生也說只要配合治療,很快就能恢復健康,她也承諾,會專心把身體照顧好,帶著更健康、更有活力的自己,再回來和大家見面,「我知道,大家心中那個勇敢的杏兒,一定會撐過去,我們約定好,未來在更美好的日子裡再相聚。」
未「指差確認」製造行人地獄 北市府:靠民眾投訴駕駛!加權評鑑扣分

未「指差確認」製造行人地獄 北市府:靠民眾投訴駕駛!加權評鑑扣分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台北市7/19於中山南路、羅斯福路與愛國西路口發生公車撞死名醫意外,肇因司機未依規定完成「指差確認」釀禍,外界質疑政策失靈,官方督導不周,北市再度冠上「行人地獄」罵名。交通局速提5措施改善路口缺失,並稱2020年10月「指差確認」已列入公車評鑑,去年民眾陳情反映公車缺失114件成案,含12家業者,均已列入評鑑扣分,8月起加重民眾申訴扣分權重,若業者整體評鑑成績不佳,將影響虧損補貼核發額度,及申請新闢路線經營權。
死了一個名醫之後|公車指差確認SOP制度失靈害命 誰該負責?  

死了一個名醫之後|公車指差確認SOP制度失靈害命 誰該負責?  

【記者陳怡文、許皓婷/台北報導】上月中在總統官邸附近路口,發生一起欣欣客運公車輾斃行人意外,公車活生生吞沒行人畫面怵目驚心,走斑馬線快速通過卻不幸喪命的是乳癌權威名醫周佳正,猝逝徒留親人和病人慟喊「是台灣的損失」,事故原因竟是駕駛未依SOP左轉停讓和指差確認。 因制度失靈,駕駛無人監管SOP釀禍,這不是第1例。前年客運撞死過斑馬線母子後震驚各界,交通部為落實宣導指差確認,部長陳世凱還親自拍短片全台宣導,孰料還是有無辜行人命喪斑馬線,這一次受害的是負責救命的醫生。 《知新聞》追查,去年未落實指差確認僅開出2張罰單,顯然不把此違規當一回事。對此,公路局規畫大型車駕駛路考,未落實指差確認動作將扣分; 北市府亡羊補牢改善肇事路口,並從8月起針對公車評鑑加強民眾投訴扣分權重,績效不彰將影響業者補貼款和新闢路線經營權。
悼名醫周佳正|最後一刀病人哭腫雙眼:感念人間菩薩 缺席乳癌姊妹之約

悼名醫周佳正|最後一刀病人哭腫雙眼:感念人間菩薩 缺席乳癌姊妹之約

【記者賴昀岫、林林/桃園報導】「是周醫師讓我願意掉頭髮沒關係,我要去做這個治療的」,乳癌病友劉小姐,是桃園醫院外科部主任周佳正主刀的最後一個患者,談起周醫師仔細地檢查、術前詳細地解說,都讓她相當溫暖。「視病猶親」4字,道盡周佳正奉獻桃園醫院超過30年的白袍歲月,但一場車禍,卻讓他永遠缺席了每年與乳癌姐妹們的旅遊之約。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