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拚三高死亡率降1/3 「糖尿病風險預測系統」今年上線

拚三高死亡率降1/3 「糖尿病風險預測系統」今年上線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全球高齡化進程加快,慢性病防治成為各國首要課題,「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宣布新目標,要在2030年降低三高相關慢性病標準化死亡率1/3。國民健康署今年起將成人公費健檢年齡下修至30歲,盼找出八成的慢性病患早期介入,健保署則導入AI 風險分級工具與分級照護制度,預計今年上半年先推出「糖尿病風險預測系統」。
連三天溫差達危險等級!心腦血管病患猝死風險增 留意4症狀

連三天溫差達危險等級!心腦血管病患猝死風險增 留意4症狀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強烈大陸冷氣團逐漸減弱,不過今日起連三天日夜溫差逾11℃,達到危險等級。醫師提醒,溫差大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猝死風險,以及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道疾病急劇惡化,室內或戶外都要做好保暖,留意血壓忽然升高、胸悶、容易頭暈或耳鳴等徵兆。
連續血糖監測助攻!胖大叔改掉2飲食錯誤 半年減7公斤變型男

連續血糖監測助攻!胖大叔改掉2飲食錯誤 半年減7公斤變型男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胖大叔沒調整血糖用藥,靠連續血糖機揪出飲食地雷,半年減重7公斤變身型男,糖化血色素達到治療目標。醫師指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常見原因,一是忽略隱藏性醣類,二是錯誤認知醣類攝取量,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會對全身器官造成慢性傷害,視網膜病變失明和洗腎一半以上是糖尿病引起。
雙腳痠麻險截肢!北慈首用震波於周邊血管 保住第2千腳

雙腳痠麻險截肢!北慈首用震波於周邊血管 保住第2千腳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糖尿病患者最怕下肢血管病變要截肢,72歲朱女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洗腎數十年,半年前因雙腳痠麻、無法走太多路就醫,確診為血管阻塞性間歇性跛行,吃藥3個月也未顯著改善,台北慈濟創全台首例用震波裂解周邊血管深層鈣化組織,後續處理可大幅降低再次堵塞和併發症,成功保住第2千隻腳,朱女隔天就落地行動。
台大遠距照護寫新頁!降低截肢、中風死亡 美國納入指引

台大遠距照護寫新頁!降低截肢、中風死亡 美國納入指引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下肢動脈疾病患者常因為血管阻塞導致需要截肢,還同時患有心血管疾病,然而台大醫院透過對照研究,證實遠距照護可以顯著降低截肢率、足部傷口復原時間縮短、死亡率和中風率均下降,美國心臟學會今年五月公布的下肢動脈血管疾病照護指引,特別引用台大的研究成果,將遠距照護列入標準治療。
太熱!他竟「發炎到冒泡」 「4大熱傷害」NO.1令人超意外

太熱!他竟「發炎到冒泡」 「4大熱傷害」NO.1令人超意外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中央氣象署持續針對全台18縣市發布高溫特報,今天白天屏東縣為紅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8℃極端高溫的機率。熱浪除要注意中暑、慎防熱傷害之外,醫師也發現炎症患者機率增加,甚至出現「蜂窩性組織炎到冒泡」的案例,提醒大家出門尋找陰涼處,並大量喝水。衛福部指出,常見的熱傷害包含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和中暑,其中以中暑為最需要小心的症狀,也是最常見的情況,令許多人因此輕忽。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