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蓓病逝|對抗子宮內膜癌4個月就擴散 醫:注意5警訊!末期存活率僅10%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民進黨台北市議員許家蓓今年5月確診子宮內膜癌,抗癌4個多月不敵病魔享年48歲。過去30年來,全球子宮內膜癌病例增加了超過15%,主因肥胖、高血壓、糖尿病、晚育或未生育,子宮內膜癌常見症狀是異常陰道出血、陰道分泌物增多、骨盆腔疼痛、異常的子宮頸抹片檢查或腹部不適,若早期診斷有助於提高治癒率。
全球子宮內膜癌病例激增
依據最新衛生福利部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女性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子宮體癌(含子宮內膜癌)排名第五。台灣及全球子宮內膜癌病例顯著上升,成為女性健康一大隱憂,根據統計,過去30年來,全球子宮內膜癌病例增加了超過15%,其中南亞增加36%,北美45%,西歐49%,撒哈拉以南非洲46%,拉丁美洲56%,而中東更高達75%。
奇美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康介乙表示,子宮內膜癌可能發生在各種年齡層女性,由於肥胖、高血壓、糖尿病、晚婚晚育趨勢以及未生育,都讓子宮內膜癌發病率上升,在過去十年中尤為明顯,預計到2044年,病例數量將增加約50%,非常驚人。另外,荷爾蒙失調、遺傳基因、多囊卵巢綜合症、早來初經、太晚停經也會增加風險。
子宮內膜癌常見5症狀
子宮內膜癌的5年存活率,第一期為80-90%,第二期為60-70%,第三期只有30-60%,第四期10-20%,故早期發現有助提高治癒率。康介乙指出,子宮內膜癌最常見的症狀是異常陰道出血,其他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陰道分泌物增多、骨盆腔疼痛、異常的宮頸抹片檢查或腹部不適。
康介乙說,子宮內膜癌無論哪一期,為徹底清除癌細胞,減少日後復發機率,最佳標準治療方式都建議以手術進行全子宮切除,並依照組織病理結果跟分化程度,決定輔助治療計畫(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等)。
然而,考量晚婚、癌症年輕化以及部分病人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需求,康介乙表示,醫療團隊可在癌症治療開始前進行保留生育能力的治療計畫,包括荷爾蒙治療、凍卵技術和試管嬰兒技術等,讓病人在接受癌症治療後,仍有機會擁有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