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父同行|院長之子繞路學醫「有不能犯錯壓力」 名醫父雞湯:把挫折當學習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兒童過敏免疫風濕權威、台灣兒少保護重要推手黃璟隆目前是土城醫院名譽院長,但院長父親的光環對兒子黃柏棣來說「不能犯錯的壓力遠大於助力」,因此在兒科與內科之間最後選擇了心臟內科。黃璟隆尊重孩子獨立有想法,即便兒子在人生道路上繞了遠路,寫信給予建議卻不強迫,因為他相信聰明的孩子會自己思考,人生經歷曲折才會豐富。 2025/08/10 13:28 生活 醫藥
雙腳日漸沒力竟是糖尿病!大腿神經萎縮 翁控糖+1招重新站起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70歲綽號「勇伯」的村長一個多月來雙腳越來越沒力,看了復健、中醫、骨科都沒起色,最後走路困難被家人用輪椅推到神經內科求診,經過多項檢查才發現村長患有嚴重糖尿病,高血糖併發症損害了供應大腿肌肉的神經所導致的病變,造成雙側大腿肌肉萎縮無力。 2025/08/10 10:00 生活 醫藥
王齊麟陪罕病家庭舒壓!走過三年低潮 鼓勵說出困境找回力量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全台約有1.9萬個罕病家庭,多數照顧者每日陪伴病友超過12小時,長期承受龐大身心壓力,逐漸失去自我與外界連結。奧運金牌國手王齊麟今日分享自身低潮三年的經驗,不僅輿論壓力也自我懷疑,當他和李洋都覺得快撐不下去時,向親友訴說困境後意外獲得支撐力量,讓他們可以驅散負能量,因此鼓勵照顧者遇到困難講出來。 2025/08/09 18:41 生活 醫藥
轉不開瓶蓋才知肌少症!老婦跌倒粉碎性骨折 簡單3招保肌力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68歲曾女士過去沒有運動習慣,肌力隨著年紀增長流失而不自知,突然有一天發現走路感到吃力,連瓶蓋都轉不開,還因為肌力不足跌倒導致脛骨粉碎性骨折,才開始正視骨質疏鬆及肌少症問題。醫師建議,快走、爬樓梯、深蹲等簡單動作,攝取足夠蛋白質並多曬太陽、避免久坐都有助於延緩肌少症。 2025/08/09 12:21 生活 醫藥
糖尿病藥「二甲雙胍」有望降失智風險 北醫大研究登國際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議題倍受關注,台北醫學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常用於糖尿病治療用藥「二甲雙胍(Metformin)」,不僅有助於血糖控制,對於肥胖病人而言,長期使用更可望顯著降低罹患失智症與整體死亡率的風險。這項突破性發現已發表於國際期刊《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 2025/08/09 10:09 生活 醫藥
法律系畢業竟先當社工!檢察官黃怡君救雛妓 今成辦案底氣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1980年代台灣雛妓問題嚴重,有的被缺錢父母賣到私娼寮,有的是遭亂倫而離家出走,沒有一技之長淪落到風化場所,「我們常跟黑道搶孩子、趁耶誕節把求救電話藏在福音單上」檢察官黃怡君說,法律系剛畢業時不想做沉重的司法官工作,因緣際會先到婦女救援基金會當社工三年,寶貴經驗成為後來辦案的重要底氣。 2025/08/08 20:11 生活 醫藥
兒少性影像犯罪成長8.5倍!視訊裸聊、偷拍 男孩受害增幅大於女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兒少性剝削型態今昔大不同,衛福部統計,2016年以前每年通報300件至500件,8成以上為對價性交、坐檯陪酒,2017年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修正施行後,即降至1成5,2024年約2.5%,兒少性影像犯罪取而代之成為大宗。今年1-6月兒少性影像申訴629件,比2023年8-12月申訴62件,暴增8.5倍。 2025/08/08 16:57 生活 醫藥
新北安置中心爆6童互相性侵 衛福部:以加害者強度治療「防成大狼」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新北市政府委外安置中心爆發6名安置學童相互連續性侵,直到一名男童家長得知向新北市議員鄭宇恩陳情,全案才曝光。衛福部保護司司長張秀鴛表示,現已將6名男童分別隔離且進行個別輔導,但跟被害人的心理輔導不同,他們要用性犯罪加害人的治療強度。 2025/08/08 13:26 生活 醫藥
化膿性汗腺炎誤當青春痘20年 男子憶全身爆膿流血日常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37歲小穎從青春期開始,腋下、背部、鼠蹊與臀部等私密處反覆長出痘痘並流膿,一直以為只是青春痘或粉瘤,拖了20多年才確診為家族性化膿性汗腺炎。發作時像針刺般疼痛,最嚴重一天多達10處滲膿水與血水,歷經10多次手術和使用生物製劑,才讓病灶減少到剩下2、3個小發炎。 2025/08/07 19:58 生活 醫藥
25年內大流行新傳染病 風險高達6成!醫學中心設1單位備戰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全球發展中心 (CGD) 推估,未來25年內發生類似新冠疫情大流行的機率約47%-57%。面對新興傳染病威脅,疾病管制署今年在台北榮總、台大醫院及成大醫院設置特殊病原科技照護示範中心,提供完善且即時之傳染病診療及強化照護應變量能,今日由台大醫院揭開序幕,辦理國外返台疑似特殊病原傳染病病人收治演練。 2025/08/07 17:00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