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歲該給手機?社群手遊成最甜毒品 醫師:孩子喪失「1關鍵能力」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3C世代的來臨,兒少接觸手機、平板越來越頻繁,許多家長也運用手機的便利,不過如何拿捏使用時間和時機成為雙方的考驗。醫師黃軒提醒,當螢幕代替父母,孩子就變了,「社群、手遊是孩子最甜的毒品」,認為孩子的倫理道德是父母身教言教,不是丟給手機教。 2025/04/01 11:13 生活
郭瑤琪69歲主動脈剝離逝 3症狀快就醫!41歲民代「吃飯倒下就走了」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交通部前部長郭瑤琪驚傳因主動脈剝離緊急送醫,在加護病房觀察後,今天上午11時左右家屬決定拔管。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過去就曾示警主動脈剝離的死亡率極高,尤其在發病後的48小時內,每小時死亡率增加約1%,若出現3症狀一定要盡速就醫。 2025/03/24 12:26 生活
桃園消防局小隊長「值勤突昏倒」驟逝 醫揭「猝死前8徵兆」!這症狀最常見 【記者於維奕/綜合報導】遺憾!桃園市消防局救災救護指揮中心許姓小隊長,昨(18日)晚值勤時,突然昏倒在值班台上,雖然同事發現異狀後,趕緊現場CPR,仍無恢復呼吸心跳,緊急送醫急救1小時仍宣告不治。憾事傳回消防局,同仁均感不捨,今下午待檢察官相驗確認死因。 2025/03/19 16:03 社會 地方大小事
如廁時別滑手機!避免成傳染病擴散途徑 醫提醒:病毒在螢幕存活多日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邊上廁所邊滑手機」,是許多人如廁、上大號時的不良習慣之一,這行為除了本身不利排便、影響健康外,「滑手機」更可能成為近期令人聞之色變的「諾羅病毒」傳染途徑,上完廁所就「中鏢」! 2025/03/17 15:24 生活 醫藥
雷雨開炸!醫示警「雷暴哮喘」現象 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中央氣象署預報,今(13日)起雷雨開炸各地有雨,一路下到周末,下周一起水氣才會逐漸減緩。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注意「雷暴哮喘」,當春天雷雨來臨時,濕度提高會使花粉、霉菌孢子破裂成更細小顆粒,這些微粒會隨著風暴擴散,更容易進入肺部深處,引發嚴重氣喘發作,心血管疾病風險可能增加,氣喘、過敏等症狀加劇。 2025/03/13 14:03 生活
感冒「吞痰下肚」好噁心、吃鼻屎可強身? 醫師解答正確方法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感冒的病程中,若喉嚨有痰,總是讓人覺得不舒服,但你是「吐出派」還是「吞下派」呢?醫師陳亮宇指出,其實痰會出現是因為呼吸道被病毒或細菌感染,若出門在外不方便吐痰,其實吞下去也是沒關係的,胃裡有強大的幫手「胃酸」,會把這些病毒殺乾淨。 2025/03/04 11:18 生活
諾羅來襲!「沒特效藥、酒精無用」單週30萬人腹瀉 醫師示警:避開這食物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諾羅疫情升溫,衛福部疾管署統計,2月2日至8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破30.2萬人次,為近10年同期最高;近4週共接獲398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為近5年同期最高,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占98.6%為多。醫師黃軒提醒,酒精無法殺死諾羅病毒,必須多洗手、戴口罩提升防疫關鍵,另外他建議「生的海鮮(尤其是貝類)最近少吃!」 2025/02/12 10:23 生活
全台急凍2類人要當心 醫示警:染流感後「每10人恐至少1人中風」 【記者於維奕/綜合報導】今天下午第3波寒流來襲,今晚氣溫下探7°C,越晚越冷,明天平地的最低溫將降至5°C左右,民眾務必添加衣物,做好保暖工作。除高齡、三高族要注意外,醫師提醒,氣喘患者及近期曾得過流感者也要當心腦中風風險。 2025/02/07 16:24 生活
老大最聰明、老二最懂生存?別再說像爸媽 家中排行大揭密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家中排行竟會影響智商、社交能力!醫師黃軒引述國外研究指出,家庭中排行老大的子女,在智力測試中得分略高於其弟妹,雖然差異不大,但弟妹們通常都會覺得不如哥姊。而年幼的出生者為了在資源競爭中脫穎而出,從小就知道需要更高的社交能力以提高生存機會,社交能力較強。 2025/02/02 14:00 生活 交通
過年出國!小心「七毒」病魔 蛇年春節防毒措施一次看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金蛇年農曆新年期間出國旅遊,恐面臨多種傳染病威脅!包括流感、新冠、麻疹、人類間質肺炎(hMP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微小病毒B19及肺炎黴漿菌。醫師提醒,為了有效預防這些疾病,建議提前至少兩週接種相關疫苗,特別是高風險族群如老年人、兒童、孕婦和慢性病患者。另外,注重個人防護習慣,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擁擠場所,並以酒精消毒對抗部分病毒(如流感和新冠),做到「免毒」出行。 2025/01/28 00:00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