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肉雖好別過量!醫示警:每周逾300克恐增死亡率 消化道癌風險翻倍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雞肉因其脂肪含量相對較低且蛋白質豐富,通常被視為「白肉」的代表性優良來源,深受健身族群和養生人士喜愛。然而,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引述最新研究指出,即便是健康的雞肉,過量攝取也可能潛藏健康風險。一項追蹤4000多位義大利中年人的研究發現,每週攝取雞肉超過300克(約1.5至2份手掌大),整體死亡率恐增加27%,其中男性消化道癌的死亡風險更是飆升至2.6倍。提醒大眾「好吃」不等於可以「多吃」,均衡攝取才是關鍵。

過量攝取恐增死亡風險 男性消化道癌風險尤高
黃軒引述研究在臉書發文表示,每週雞肉攝取量若超過300克,對健康可能產生負面影響。研究數據顯示,整體死亡率增加27%,而在男性族群中,消化道癌的死亡風險更是顯著上升2.6倍,且此風險在60歲前即開始顯現。研究人員推測,男女之間在生理、荷爾蒙及飲食習慣上的差異,可能是導致這種風險差異的原因。這項發現挑戰了過去普遍認為雞肉可以無限量攝取的觀念,提醒人們應重新審視日常飲食中雞肉的攝取量。
烹煮方式與飼料添加劑:潛在的健康隱憂
研究人員進一步探討了雞肉攝取與健康風險關聯的可能原因。首先,烹飪方式是關鍵因素。像烤太焦、煎太久等高溫或長時間的烹飪方式,容易使富含蛋白質的雞肉生成雜環胺(HCAs)、多環芳烃(PAHs)和N-亞硝基化合物(NOCs)等致癌物質。這意味著即使是相同份量的雞肉,不同的烹飪方式也會對健康風險產生不同影響。
其次,現代養殖業中飼料添加劑的殘留問題也值得關注。研究指出,廣泛使用的飼料添加劑可能影響雞肉的營養成分和健康屬性,進而影響其與健康關聯的強度或性質。此外,若飲食中「只吃雞肉」而缺乏多樣性,也可能導致營養不均衡,影響整體健康。

聰明攝取雞肉 遵循「4-W」原則
面對這些潛在風險,黃軒醫師建議民眾應聰明攝取雞肉,並遵守以下「4-W」原則,將雞肉放回均衡飲食的位置:
1.Weight(份量):將雞肉份量控制在每週不超過300克(約1.5至2塊掌心大小的去骨雞肉)。
2.Way(烹調方式):盡量選擇水煮、蒸、燉等低溫濕熱的烹煮方式,避免油炸、炭烤,以減少致癌物質的產生。
3.Wide variety(多樣化):除了雞肉,蛋白質來源應多元輪替,多攝取魚類、豆類、雞蛋及堅果等。
4.Whole-plates(完整餐盤):確保餐盤中有一半是蔬菜水果、四分之一是全穀雜糧,最後四分之一才是蛋白質,實現營養均衡。
總結來說,雞肉雖是優質蛋白質來源,但「適量」是關鍵。透過智慧的烹調方式和多元的飲食搭配,才能真正享受美食的同時,也維護長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