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便秘竟活化免疫 加劇僵直性脊椎炎病情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約70%的免疫細胞集中於此,腸道功能受損或失衡將影響免疫系統正常運作。一名近六十歲男子因僵直性脊椎炎疼痛不已,長期服用消炎藥物不僅沒改善還日益加重,醫師問診發現男子自小受便秘與消化不良困擾,檢查顯示他的腸道處於高度發炎與免疫活化狀態。 2025/03/23 10:30 生活 醫藥
諾羅來襲!「沒特效藥、酒精無用」單週30萬人腹瀉 醫師示警:避開這食物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諾羅疫情升溫,衛福部疾管署統計,2月2日至8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破30.2萬人次,為近10年同期最高;近4週共接獲398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為近5年同期最高,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占98.6%為多。醫師黃軒提醒,酒精無法殺死諾羅病毒,必須多洗手、戴口罩提升防疫關鍵,另外他建議「生的海鮮(尤其是貝類)最近少吃!」 2025/02/12 10:23 生活
採糞解碼過敏氣喘風險!孩子免驚抽血 林口長庚獲創新獎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學齡前兒童氣喘盛行率高達10%,約12萬名小朋友飽受困擾,但現行侵入性血液過敏指數檢查存在著準確性不足和小朋友難配合抽血問題,林口長庚醫院研究團隊創新利用核磁共振儀代謝光譜技術,採集糞便即能分析過敏氣喘風險,靈敏度高達91%且減輕孩子的不適與壓力。 2025/02/11 11:44 生活 醫藥
近4年首例!女嬰肉毒桿菌中毒 便秘2週、四肢無力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疾病管制署今(1/21)日公布國內近4年首例嬰兒肉毒桿菌中毒病例,為北部未滿1歲女嬰,平日僅食用母乳及水果泥、蔬菜泥等罐裝副食品,出現便秘、食慾不振伴隨活動力下降,症狀持續2週而就醫,後來眼皮下垂、四肢無力,醫院通報採檢於糞便驗出肉毒桿菌,目前仍於小兒加護病房治療。 2025/01/21 14:25 生活 醫藥
《麻辣鮮師》林利霏驚爆罹癌!急排刀切腸保命 呼籲必做一事自救 【社會即時中心/綜合報導】現年47歲的女星林利霏,因2001年電視劇《麻辣鮮師》飾演「Gina」角色打開知名度,與演員老公張翰婚後育有一女,昨日她突在社群語重心長發文,建議眾人務必每年一次健康檢查,還驚爆自己罹患大腸癌,這個月就要開刀切掉一段腸子,不過幸好是腸癌第一期、無需化療,呼籲大家照顧好自己身體,祈禱她愛的所有人都平安健康! 2024/12/04 14:52 生活
首度證實|腸道「無害梭菌」竟會降低受孕 台大解密不孕婦黃體濃度低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黃體素是確保胚胎順利著床和正常懷孕的關鍵荷爾蒙,台大醫院與中研院合作研究,領先全球首次證實不孕症婦女腸道中的「無害梭菌」會降低宿主體內黃體素濃度,提供不孕症療程新策略,未來透過個人化黃體素補充策略,或者調控腸道菌叢改善患者對黃體素的吸收效率來提高受孕成功率。 2024/11/29 13:21 生活 醫藥
每個人臉上都有蟲!4大NG動作「大量繁殖」 專家:無法完全消滅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蠕型蟎蟲生長在人類的皮脂線裡面,是人類臉上的寄生蟲之一,營養師高敏敏指出,其實每個人臉上都有蠕型蟎蟲,大家不用太緊張,平時都可以和平共處,且無法完全消滅,但若數量過多時,就容易產生皮膚狀況。 2024/11/24 11:00 生活
四成癌友死於惡病質!醫籲補足3大營養素 蛋白質尤其關鍵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癌症連續 42 年居國人十大死因首位,不過研究顯示,4 成癌友死於營養不良引起的免疫機能衰退,而非癌症本身。整合醫學專家指出,病人接受治療時,身體承受很大的外在刺激,因而代謝出大量毒素,若無足夠的營養支撐,可能導致身體失衡出現「惡病質」,建議治療前中後應多補充蛋白質、魚油和益生菌。 2024/11/06 19:50 生活 醫藥
大腸癌公費篩檢下修至45歲 台大推估10年可減少1800例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行政院已拍板,明年起大腸癌公費篩檢年齡擴大,從原本的50至74歲,調整為45到74歲,台大公衛學院預估2025年下調至45歲,至2035年可減少1800例大腸癌。台灣在2004年開始提供50至69歲公費大腸癌篩檢,截至2019年已成功減少男性發生率12.4%,女性發生率11.6%,顯示擴大篩檢對象,愈早期發現降低死亡率。 2024/10/18 07:55 生活 醫藥
守住腸道護城河別踩5地雷!常腹脹、腹瀉 竟是慢性發炎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時序入秋,換季時免疫力格外重要,若腸道菌叢失衡會造成免疫過度反應,導致過敏、慢性發炎。一名女子每天喝2杯含糖手搖飲,下班後吃一支霜淇淋,追劇時再打開洋芋片,讓腸道處於慢性發炎,經常腹脹、腹痛、腹瀉及慢性蕁麻疹,直到戒除高脂肪、高糖和加工食品,逐步修復腸道,先前症狀全消失。 2024/09/17 10:00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