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球混雙摘金奇蹟3|幼園追球女孩讓阿爸發現天賦 楊筑云忍背劇痛拼出蘇澳之光
【記者毛琬婷/專訪】從小只是因為爸爸希望3個女兒中能有一人學羽球,努力不讓球落地的楊筑云就此踏上羽球之路。儘管曾因腰傷苦撐、甚至動念放棄,最終仍在家人與朋友的支持下堅持走下去,與搭檔吳軒毅勇奪2025年萊茵魯爾世大運羽球混雙金牌。奪金之後,蘇澳鎮長李明哲帶隊到她家門口貼紅榜、懸掛紅布條,成為家鄉人眼中的「蘇澳之光」。

幼時兩姊讓球落地 只有楊筑云會接球
現年20歲的楊筑云來自宜蘭蘇澳,父親楊連祈經營修車廠、母親游惠君則是幼兒園教師,她則受到父親影響從幼稚園起就接觸羽球,在就讀宜蘭馬賽國小時開始接受正規訓練,「當初是爸爸希望3姊妹中有人能打羽球,我有2個姊姊,但我不像她們會讓球落地,所以爸爸就帶我去練球了。」
為了讓女兒有更好的資源,國中時把楊筑云送往高雄三民國中、成為世界羽球球后戴資穎的學妹,但後來轉學到北市大同高中國中部,被問到轉學的原因,楊筑云不好意思的說:「因為離家遠,然後我在那邊我都沒有認真練球,爸爸受不了。」
升上高中後,楊筑云開始嶄露頭角,高中還未畢業就簽入中租球團,奠定羽球國手之路。2021年楊筑云與詹又蓁搭檔,於全國羽球排名賽拿下乙組女雙冠軍,取得升上甲組的資格;隔年更在同一賽事奪得甲組女雙首冠。然而近年飽受傷勢困擾,讓她在賽場上苦無佳績,一度讓她想要就此放棄。

椎弓解離症反覆發作 曾連走路都會痛
這次奪冠,是對自己的一種證明。」她語氣堅定地說,「之前受傷,一直沒有好成績,真的很沮喪,但現在可以證明,那些努力沒有白費。」她透露,大約一年前診斷出腰椎椎弓解離症,儘管病情曾一度好轉,卻又反覆發作,「有段時間連走路都會痛,我真的想過要放棄,因為那種痛苦讓我覺得這個傷可能永遠好不了。」
根據北榮骨科部脊椎外科醫師姚又誠先前撰文說明,椎弓解離症(spondylolysis)或稱椎弓骨折(pars fracture),是一個脊椎後側的結構,是椎板與上下小面關節的連結處,也是構成脊椎環形構造最細的部分。對於職業運動員,尤其會反覆使用到腰力的運動,如棒球、網球、體操、舉重等,就會造成椎弓反覆受力,進而引起椎弓斷裂分離,也就是椎弓解離。這是年輕運動員常見造成背痛的原因,嚴重時甚至會造成神經壓迫引起坐骨神經痛。即使是頂尖的運動員,也可能受到這種傷害的影響,導致影響運動表現,嚴重甚至賽季報銷或是影響職業生命。

家人朋友不放棄 受鼓舞下奪金
但就是在這樣的低谷時刻,家人與朋友沒有放棄她,「是他們的鼓勵讓我撐下去,我才能回到場上。」楊筑云說,過去因為成績低迷,很怕讓父母失望,「所以這次拿下金牌,也希望能讓他們感到驕傲。」
楊筑云成為宜蘭羽球界第一位在國際賽奪金的選手,她說,自己奪金那天,爸媽比誰都開心,「我們家在宜蘭蘇澳,結果家門口全被紅布條和紅紙貼滿了,真的很感動。」雖然剛拿下世大運混雙金牌,楊筑云對未來依然保持腳踏實地的態度,「我還有主項女雙要兼顧,所以短期內不會把目標看得太遠,就一步一腳印,穩穩地走下去。」

調皮曾用腳彈鋼琴 父開心女兒長大了
個性外向、活潑的楊筑云其實小時候也學過鋼琴,但她就是對鋼琴沒興趣,還調皮地曾「用腳彈琴」惹怒媽媽,她笑著說:「因為我太好動了、坐不住,也沒耐心,後面練琴時甚至用腳彈琴,讓媽媽很生氣。」
楊筑云在羽壇最欣賞的就是有「吼叫天后」之稱的西班牙好手瑪琳(Carolina Marin),「我喜歡她的氣勢,很有自信。」甚至在高中有段時間練球時也會學她吼叫來營造氣氛,「單打組的選手以為我們怎麼氣氛那麼好,但其實教練已經快要被我們吵死了。」
楊父曾透過蘇澳鎮公所臉書表示,經過這次比賽感覺到「女兒真的長大了」,因為賽前幾個月女兒才被腰傷所苦,一度萌生退意,沒想到孩子撐過來了,為女兒感到驕傲。阿公、阿嬤也引以為榮,隔空為孫女讚聲,開心地與紅榜合影。
看更多:
羽球混雙摘金奇蹟1|吳軒毅棄文轉武 搭全身痛的楊筑云「拚到蘇澳鎮長貼紅榜」
混雙摘金奇蹟2|羽球界191巨人吳軒毅 靠覆蓋面積超廣橫掃後場

楊筑云小檔案
生日(年齡):2005年1月27日(20歲)
學歷:宜蘭馬賽國小、大同高中國中部、北市大同高中、台北市立大學
所屬球隊:中租羽球隊
主要項目:女雙、混雙
生涯重要戰績:
2025年萊茵魯爾世大運混雙金牌
2025年萊茵魯爾世大運團體銀牌
2024年超級100吉隆坡羽球大師賽女雙亞軍、混雙4強
2024年超級300澳門羽球公開賽女雙4強
2022年世界青年羽球錦標賽團體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