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日本研究新發現 瘦子體內「這種益生菌」功能可限制糖分攝取

日本研究新發現 瘦子體內「這種益生菌」功能可限制糖分攝取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眾所周知,攝取過多糖容易導致肥胖和糖尿病等疾病。但即便知道有健康風險,現代人的生活模式還是難以脫離糕餅零食外加隨時一杯手搖飲。不過,日本研究人員最近發現,有一種腸道細菌可將體內多餘的糖分轉化成對身體更有益的形式,能改善腸道環境,若能實際應用於人類,將有助預防肥胖甚至糖尿病。
高雄分屍|運河尋屍塊難度高!潛水員靠「觸摸」辨認 教授出動聲納探測助力

高雄分屍|運河尋屍塊難度高!潛水員靠「觸摸」辨認 教授出動聲納探測助力

【記者古和純、王志弘/高雄報導】高雄檢警偵辦73歲老翁張介宗涉連環分屍案,請來潛水人員連日打撈搜尋屍塊,但因水下30公分至1公尺處全是爛泥,一震動腳蹼,淤泥隨之翻騰,只能靠人員「觸摸」來辨認屍塊,搜尋難度大增。中山大學有位副教授主動加入搜救行列,今下午操作「聲納探測器」來協助檢警,盼能加速找到死者遺體,以慰在天之靈。
牛放屁打嗝年排放1億噸溫室氣體 科學家研發藥物改善牛腸道減排


牛放屁打嗝年排放1億噸溫室氣體 科學家研發藥物改善牛腸道減排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牛有特殊的消化系統,能消化乾草等粗纖維植物,但這過程會產生溫室氣體甲烷,透過打嗝或放屁排出。美國環保局2020年資料顯示,全球約飼養15億頭牛供給肉類食品,在天天打嗝放屁下,牠們每年排放逾1億公噸甲烷。為減少甲烷排放,科學家正在研究藥物改變牛的腸道細菌,期望降低甲烷排放,減輕對氣候的影響。
守住腸道護城河別踩5地雷!常腹脹、腹瀉 竟是慢性發炎

守住腸道護城河別踩5地雷!常腹脹、腹瀉 竟是慢性發炎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時序入秋,換季時免疫力格外重要,若腸道菌叢失衡會造成免疫過度反應,導致過敏、慢性發炎。一名女子每天喝2杯含糖手搖飲,下班後吃一支霜淇淋,追劇時再打開洋芋片,讓腸道處於慢性發炎,經常腹脹、腹痛、腹瀉及慢性蕁麻疹,直到戒除高脂肪、高糖和加工食品,逐步修復腸道,先前症狀全消失。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