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緬甸強震|高雄汪汪隊藍波首次跨國出任務 「這特質」跨行改當搜救犬

緬甸強震|高雄汪汪隊藍波首次跨國出任務 「這特質」跨行改當搜救犬

【記者古和純/高雄報導】緬甸曼德勒昨午(28日)發生芮氏規模8.2強震,已知泰緬兩國有多棟建築物及橋樑倒塌,死傷人數持續攀升,本月適逢高雄市輪值搜救犬國際救援縣市,消防局獲報後,搜救犬馴養小組小隊長陳志三與搜救犬藍波立即整備出發,雖然這是藍波首次跨國參與地震搜救,但他生性好動機靈,猶如0403地震立下大功的搜救犬Roger,同樣被賦予重任。
緬甸強震|規模7.7或8.2?氣象署專家解疑 能量是花蓮地震32倍

緬甸強震|規模7.7或8.2?氣象署專家解疑 能量是花蓮地震32倍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緬甸昨(28)日發生強烈地震,不過,最初地震規模測得7.7,後續泰國則定調是8.2。事實上,計算地震規模會因為採計的地震波相不同,得到不同規模數值,而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測得的是震矩規模(Mw)7.7,泰國則測出芮氏規模(Ml)8.2。若以緬甸強震跟去年4/3花蓮芮氏規模7.2地震比較,強度約是32倍。
曼谷倒塌21億元大樓中國蓋的!已10死110失聯 去年才「封頂」大肆宣傳

曼谷倒塌21億元大樓中國蓋的!已10死110失聯 去年才「封頂」大肆宣傳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緬甸昨日(3/28)發生規模8.2強震,遠在震央1000公裡外泰國首都曼谷,卻發生一棟去年完成「封頂」,即將完工的33層高樓建物轟然倒塌事件,最新統計已釀10死110名工人失聯受困瓦礫堆下,情況相當不樂觀,且高樓瞬間垮下的事發畫面在全網瘋傳。而這棟大樓,是泰國新建審計署辦公大樓,造價高達21億元台幣,是中國中鐵十局負責興建施工,曾高調宣傳這棟建築是代表作、「在泰國發展的一張名片」,結果大樓垮下後,中鐵十局關於此建物的宣傳與PO文訊息已悉數刪除,卻已被網友備份瘋傳!
緬甸強震|規模8.2死傷恐破千!軍政府罕見求援 泰國:尚有110人困瓦礫下

緬甸強震|規模8.2死傷恐破千!軍政府罕見求援 泰國:尚有110人困瓦礫下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緬甸周五(3/28)發生芮氏規模8.2強震,震度之強,逾1000公里外的泰國也受創嚴重。救援行動迄今(3/29)進入第2天,死亡逾154人、受傷近千人,曼谷一座興建中的大樓倒塌,估計仍有110名工人被壓在瓦礫堆下。緬甸在這場自1946以來最慘的地震後,軍政府罕見對外發聲求援。
掃墓不慎燒到雜草!他竟直接落跑 火勢延燒三軍聯訓基地這下慘了

掃墓不慎燒到雜草!他竟直接落跑 火勢延燒三軍聯訓基地這下慘了

【記者古和純/屏東報導】屏東恆春鎮第三公墓日前發生火警意外,警方調查發現,一名朱姓男子焚燒金紙時,火源不慎引燃周遭雜草,朱男見火勢無法自行撲滅,居然轉頭搭乘友人機車逃逸,後續火勢雖經消防員撲滅,但因風勢引起復燃,以致三軍聯訓基地的輪胎掩體設施遭波及燒毀;恆春分局經調閱監視器,發現居住高雄的朱男涉有重嫌,依公共危險罪將他逮捕送辦。
懶人包|不服科技執法罰單該怎辦? 查找申訴這樣做

懶人包|不服科技執法罰單該怎辦? 查找申訴這樣做

【記者林志青/台北報導】為遏止違規、防止交通事故、降低死傷率,政府自2022年起陸續在全台重點路口設置科技執法設備,警政署統計指出,去年全台610處科技執法建置地點的交通事故共計1萬1212件、死亡14件及受傷6489件,較前年同期發生件數減少2443件、降低17.90%,顯見有效防制交通事故發生。 究竟科技執法是什麼?取締哪些項目?若擔心違規被拍攝怎辦?收到罰單不服,又該如何申訴?《知新聞》為讀者整理相關解答一次看。
獨家|荷包小心!新北這處臨停20秒遭科技執法 警員也中招傻眼:六親不認

獨家|荷包小心!新北這處臨停20秒遭科技執法 警員也中招傻眼:六親不認

【記者曾伯愷、王煌忠、林志青、古和純、王志弘/連線報導】根據警政署統計,全台設置科技執法的路口去年肇事率及死傷都大幅下降,不過《知新聞》隨機訪問民眾,發現民眾對於科技執法的反應兩極,有人贊同科技執法有效降低交通事故,但也有人認為擾民,一名民眾抱怨,新北市新店區北新路一段88巷、捷運新店區公所站2號出口旁設有科技執法偵測紅線違停,只要臨停超過20秒就遭舉發裁罰,過於嚴苛。據了解,也有警員在該處臨停引導車輛超過20秒,慘遭舉發開罰,直呼「科技執法真的是六親不認」。
六都交通罰鍰收逾150億!用途增「科技執法設備費」 交通部1原因卡關中

六都交通罰鍰收逾150億!用途增「科技執法設備費」 交通部1原因卡關中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政府致力擺脫「行人地獄」惡名,為遏止違規、防止交通事故、降低死傷率,2022年起陸續在全台重點路口設置科技執法設備,根據警政署統計,2024年全台610處科技執法建置地點的交通事故共計1萬1212件,較前年同期減少2443件、降低17.90%,交通部向《知新聞》表示,去年底修正草案,交通罰鍰用途擬增3項,交通科技執法設備費用、推動交通執法及協勤費用、道路交通安全環境改善費用,但因卡在指定專款專用牽涉法律問題,待交通部釐清調整,結果出爐會儘速辦理草案預告作業,根據公路局資料顯示,2024年罰鍰收入最高的前三縣市分別為新北市33.89億元、台北市28.99億元、台中市27.97億元。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