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腰斬釀媒體崩壞!台政師輔4校生籲立院速訂新聞議價法、基金設立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Google、Meta等跨國數位平台免費使用台灣媒體產製新聞,並壟斷廣告收益,導致傳統媒體廣告收入腰斬,記者低薪、長工時追求點閱引發亂象,公司為求生存仰賴業配及政府標案,台灣新聞業面存亡危機,今(8/7)台政師輔四校學生聯合促請立院速訂《新聞議價法》並成立新聞基金;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感概,國外記者面臨的嚴峻威脅是威權政權的逮捕、採訪戰亂的死傷,台灣記者面臨最大的威脅是媒體老闆、薪資結構,不否認台灣媒體有許多待過改進的地方,但若持續惡化只會向亂象靠攏,繼續產出污染大眾的不良內容,呼籲新聞議價立法、基金設立,媒體需要有養分運作。

台大、政大、師大同學今(8/7)共同召開記者會「拒絕平台剝削 新聞有價 台政師三校學生聯合呼籲:促請立院盡速訂定《新聞議價法》 納入新聞基金支持優質內容」。
台大新聞研究所碩士生黃加安表示,在跨入這行之前,我們最擔心得不是高壓的工作環境,而是擔心如今的新聞生態可能迫使我們放棄學校所學的新聞價值,在理想與現實妥協、甚至迷失,造成現今媒體崩壞的情況,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新聞業者的廣告收入被跨國平台壟斷,新聞內容被免費使用,卻又無法得到合理分潤。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畢業生郭思嫻分享,就她死年來對新聞產業的觀察,Google與Meta等跨國數位平台長期免費使用本地媒體辛苦產製的內容,靠這些內容吸引用戶、壟斷廣告收入,結果就是前都流向平台,新聞工作者卻越來越窮,2012年至2023年台灣數位廣告成長5倍來到610億元,但傳統媒體廣告收入卻腰斬,從425億元掉到210億元,媒體沒錢就砍預算、減少人力,記者薪水低、工時長,查證不周報導品質下滑,越來越多人離開這個行業,最終受害的是我們知情權、民主監督力量。
郭思嫻表示,支持推動新聞議價法,強制將跨國平台為使用新聞內容付費,也呼籲政府成立新聞基金,用公共資源支持優質、原創、地方深度的報導,改善新聞工作者勞動環境,讓新聞不再只是賠錢的生意,拒絕平台剝削、搶救新聞產業制度改革刻不容緩。

師大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生詹蕙瑜表示,未來想要成為一名記者,但每次都會有人跟她說,你真的想清楚了嗎?這份低薪高壓缺乏制度保障的工作,許多懷抱熱情的新聞人撐不過幾年,不是因為不努力,是因為努力及熱情無法被支撐,深度的報導需要仰賴大量的時間、資源,這是目前最缺乏的,現今媒體社群演算下,決定什麼內容會被看見,不是重要內容越容易傳播,往往是越誇張、極端能激起情緒的內容才容易被傳送。
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畢業生程心表認為,當記者必須為了生存來犧牲新聞品質,當平台巨頭壟斷資訊流通,卻不用負擔內容製作成本時,我們的民主根基也正在被侵蝕,支持立法讓原創內容獲得應有的報酬。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吳柏軒說,國外記者面臨的嚴峻威脅是威權政權的逮捕、採訪戰亂的死傷,可是到台灣會發現,台灣記者面臨最大的威脅是媒體老闆、薪資結構,也就是過勞情況,他很感概,媒體低薪跟過勞已經很難讓記者發揮專業,他不否認台灣媒體有許多待過改進的地方,有很多亂象被外界批評,但就他所知,同業已經開始有一些逐漸朝向凝聚自律改善的動能,若整體媒體環境持續惡化,台灣新聞更難往改善去邁進,反而向亂象靠攏,繼續產出污染大眾耳目的不良內容,呼籲新聞議價立法、新聞基金設立,媒體需要有養分運作。

昨日立法院交通、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舉行聯席會議,審查媒體議價法草案,數發部以加拿大要求分潤反被Meta封殺新聞為例,希望台灣不要立法,先成立台灣優質媒體共同分潤平台,舉例,每個月訂報300元,再依照每個人點閱的數量,把這300元分給不同媒體。
黃加安回應,新聞議價法已推動許久,在各國都有成功議價經驗,也有基金、議價雙軌製案例,我們現在認為這個法案是需要立即推動。吳柏軒認為,立法已推動多年,政府的腳步應該要再加快,不是等到立法機構逐條審查後才推出這樣的平台機制,且平台暫時沒有法源依據,政府推動真的能帶給業者什麼實質議價功能,我們並不清楚,站在業界立場,還是希望有法規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