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連假國道恐更塞!高公局籲離峰出發 多搭大眾運輸工具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今年清明節連續假期將於4月3日至6日登場,中央氣象署預報連假期間天氣將逐漸好轉,氣溫回升。高速公路局研判,受到前兩週不穩定天氣影響,部分民眾取消提前掃墓計畫,加上天氣轉好刺激旅遊意願,清明連假國道交通需求可能較原先預估更高,建議民眾多利用公共運輸或替代道路。 2025/04/01 20:14 生活 交通
清明祭祖吃潤餅 一份熱量等於一個便當!營養師教替換食材健康吃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清明掃墓節將屆,民眾祭祖除了鮮花素果,也會遵照傳統習俗準備潤餅,除了延續傳統「寒食節」習俗,也可在祭祖返家後大飽口福,不過潤餅內餡含花生粉,若保存不當恐有黃麴毒素致癌風險,除了要慎選安全原料,一份潤餅高達700大卡熱量,對於身體也是一種負擔,因此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特別設計一套「活力鮮蔬潤餅」,將一份潤餅在兼顧營養條件下,將熱量降到500大卡內,讓民眾輕鬆吃、無負擔。 2025/04/01 17:12 生活
清明連假!90條國道客運6折 乘3運具轉乘在地公車享免費優惠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清明節連續假期將至(4/3至4/6),公路局預估本次連假主要旅次將以掃墓祭祖及觀光旅遊為主,省道主要幹道及各地觀光風景區將出現車潮,鼓勵民眾搭乘公共運輸,推出多項優惠措施,搭乘90條國道客運路線可享票價6折優惠,且凡搭乘臺鐵、高鐵、國道客運10小時內轉乘在地市區公車亦可享一段票或基本里程免費優惠。 2025/03/31 10:27 生活 旅遊
火煙竄燒新北八里第一公墓?空拍機、滅火機器人馳援 免驚!防火演練啦 【記者曾伯愷/新北報導】有鑑於清明節連續假期將至,為預防公墓火警發生。新北市消防局第三大隊日前在八里第一公墓,舉行墓地火災搶救演練。除演練消防人員長距離水帶布線、滅火機器人實施灑水搶救外,還運用空拍機巡視火點及延燒範圍,以期快速撲滅火勢,確保民眾人身安全。 2025/03/30 22:17 社會 地方大小事
今明中部以北大雨!未來一周涼冷 清明連假天氣曝光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根據氣象署網站,今天(3/30)清晨新北石門低溫攝氏10.4度。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表示,未來一周還是涼冷型態,一直要到4/8之後,環境氣溫才會緩慢回暖,但不至於炎熱程度。氣象專家吳德榮指出,今明華南雲系東移,中部以北降雨明顯,4月1、2日逐日減緩,北台灣濕涼;清明連假天氣大致穩定,各地多雲時晴。 2025/03/30 17:34 生活 知天氣
清明祭祖!下葬方式祭拜差異 禁忌、流程一文看清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緬懷先人、清明祭祖的時節將屆,拜拜掃墓時,有些民俗禁忌與風水忌諱需注意,而隨著時代變遷,也出現不同以往的環保葬(樹葬、花葬、海葬等)等特別下葬方式,這又應該如何祭拜?其他如祭祀流程、時辰何者較為適宜?命理師柯柏成點出各點應注意事項! 2025/03/30 14:11 生活 知運勢
近百公斤鐵板高處墜落!高雄女頭部遭砸慘死 身分曝光 【記者古和純/高雄報導】高雄阿蓮田厝路上一家鐵工廠,今天中午正進行廢鐵吊掛回收作業時,64歲劉姓男子因操作不慎,造成近百公斤的鐵板直接掉落,不幸砸中56歲宋姓女買主頭部,造成她當場心肺停止,經送醫後宣告不治;警方到場將劉男及林姓鐵工廠負責人帶返派出所製作筆錄,發現劉男根本未具天車操作執照,全案依過失致死罪嫌偵辦,並報請刑事相驗。 2025/03/28 18:53 社會 突發現場
掃墓不慎燒到雜草!他竟直接落跑 火勢延燒三軍聯訓基地這下慘了 【記者古和純/屏東報導】屏東恆春鎮第三公墓日前發生火警意外,警方調查發現,一名朱姓男子焚燒金紙時,火源不慎引燃周遭雜草,朱男見火勢無法自行撲滅,居然轉頭搭乘友人機車逃逸,後續火勢雖經消防員撲滅,但因風勢引起復燃,以致三軍聯訓基地的輪胎掩體設施遭波及燒毀;恆春分局經調閱監視器,發現居住高雄的朱男涉有重嫌,依公共危險罪將他逮捕送辦。 2025/03/28 16:34 社會 突發現場
228億遺產沒人領!2299人逾期未繼承 新北市府急喊話揭最終去處 【記者曾伯愷/新北報導】根據新北市統計,2025年度逾期未辦理繼承登記不動產,以現值土地價值計算,總數超過228億元,其中板橋區就占了37.2億元,為全市29個行政區最多。新北市政府呼籲,繼承人別讓權利睡著了,儘速辦理繼承登記以確保自身財產權益。 2025/03/27 15:36 社會 地方大小事
「別來無恙」指的就是牠!恙蟲病已9起 他被咬「高燒2週、淋巴腫」哀號快死了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清明連假將至,且近期氣溫開始上升,蚊蟲活動開始活躍,疾病管制署提醒民眾連假期間若規劃赴郊外掃墓祭祖、踏青或從事登山、露營活動時,因易接觸到蚊蟲(如:蚊子、蜱蟲、恙蟲)孳生的草叢環境,目前全台累計是9例,其中花東地區6例為多,若民眾出現「黑色傷口的」焦痂很可能就是被恙蟲咬了。 2025/03/27 09:05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