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拆不可?「公館圓環」走入歷史 路型年底定案、未來規劃曝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台北市基隆路、羅斯福路口「公館圓環」連續7年為北市肇事熱點第一!台北市長蔣萬安今(3/25)日在市政會議拍板拆除「公館圓環」。據了解,北市交通局將重新設計路型,希望產生正交路口,也會評估若空間足夠,加入人行道、自行車道,盼降低事故、增進交通安全。 2025/03/25 18:50 政治 首都風雲
台北最惡「公館圓環」要拆了!設計草圖挨轟「反直覺設計」 市府這樣說 【記者於維奕/綜合報導】台北市連7年最多肇事熱點的「公館圓環」要拆了!台北市長蔣萬安今(25日)在市政會議宣布,改為正交路口才能有效改善事故。不過,隨著拆除後的新設計曝光,百萬網紅Cheap感慨,依舊是「反直覺的設計」。 2025/03/25 18:34 生活
推動機車至少可行駛2車道!兩段式左轉存廢 交通部給方向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台灣行人地獄受國際媒體認證,交通部多年來為擺脫惡名,持續改善路況,交通部2/14(週五)召開六都道路交通安全座談會,達成6點共識,如強化路口行人穿越道照明、汽車隔熱紙透光率改善,另外,檢視道路安全及運行效率,推動機車至少可行駛2車道,對此外界好奇,機車兩段式左轉是否取消或放寬?交通部長陳世凱表示,有人覺得兩段式左轉更安全,不過未來依舊會針對不同路口樣態,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 2025/02/16 12:15 生活 交通
「最貴全家福」真相曝光!爸未禮讓兒女收6千元「國家級合照」 這原因不申訴了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最貴的全家福!一名李姓民眾透露,爸爸因為開車未禮讓行人,收到6千元科技執法的罰單,結果認真一看,照片上的人竟然是他和姐姐,笑說是另類的全家福。李姓民眾的家人證實此事,至於許多人認為可以申訴,但他們認為的確違法,且馬祖地方大家都互相認識,不想為難他人,因此不會申訴。 2025/01/23 09:23 社會 地方大小事
有片|新北耶誕馬拉松插曲!騎士不服交管衝撞員警 相關罰責曝光 【記者曾伯愷/新北報導】新北市鄒姓男子今天上午騎車經過板橋區縣民大道與漢生東路口,疑不服員警指揮引導,竟騎車衝撞員警,導致員警右腳膝及小腿擦傷,當場遭另名員警拉下壓制逮捕,依法送辦。 2024/12/22 14:50 社會 地方大小事
全台取消兩段式左轉、北市職業駕駛恢復微罪記點? 交通部說話了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彰化縣政府近日宣布,將陸續取消轄管道路上機車強制兩段式左轉規定,改採彈性待轉,就有不少民眾認為「全台都該取消」,交通部認為各縣市交通流量不同,還是要讓主管機關因地制宜;另外,北市交通局喊話交通部研議職業駕駛恢復記點,交通部則認為,台北市區監理所可以協助北市交通局提供計程車或公車高風險駕駛人訓練。 2024/12/03 16:32 生活 交通
1年死3千人「終結道路大屠殺」!民團:別以汽車為中心 11/17揪團要賴清德、陳世凱重視無辜性命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台灣一年交通死傷人數近3000人,等於每天平均有8人死在交通事故上,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選在11/17世界交通受害者紀念日,晚間7時於台北市濟南路舉行「零死亡紀念日:守望微光 」活動,點名總統賴清德、交通部長陳世凱重視無辜性命,喊話政府別以汽車為中心,不只行人安全要顧,自行車、機車使用者也很重要,因死亡的3000人中機車佔快2000人,但不是因行駛習慣不好,是沒正確的道路規劃和交通教育,如待轉區成待撞區。 2024/11/14 12:50 生活 交通
北市新增20處科技執法!她實測驚「魔鬼藏細節」噴錢:真的看不清楚 【記者林志青、盧麗蓮/綜合報導】台北市警局10/1起增設20處路口科技執法設備,針對「車輛不停讓行人」、「闖紅燈」、「未依規定轉彎」、「不依標誌標線號誌指示行駛」等易肇事違規項目偵測,再由專責員警從嚴審查確認後舉發。曾參選士林北投市議員、現任民眾黨立院黨團副主任陳思宇實測發現「魔鬼藏在細節裡」、「黃牌就在樹叢裡」,直呼「真的看不清楚」,只要一不小心就噴錢。 2024/10/14 11:25 社會
駕駛注意!北市今起新增20處科技執法 地點曝光 【記者林志青/台北報導】台北市警局今起將增設20處路口科技執法設備,針對「車輛不停讓行人」、「闖紅燈」、「未依規定轉彎」、「不依標誌標線號誌指示行駛」等易肇事違規項目偵測,再由專責員警從嚴審查確認後舉發,警方呼籲,駕駛人行經路口務必遵守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以保護自己與他人生命財產安全。 2024/10/01 12:42 社會 突發現場
駕駛注意!台北市新增20處科技執法 地點曝光 【記者林志青/台北報導】台北市警局10月1日將增設20處路口科技執法設備,針對「車輛不停讓行人」、「闖紅燈」、「未依規定轉彎」、「不依標誌標線號誌指示行駛」等易肇事違規項目偵測,再由專責員警從嚴審查確認後舉發,警方呼籲,駕駛人行經路口務必遵守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以保護自己與他人生命財產安全。 2024/09/20 11:19 社會 突發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