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鍋小心12地雷食材不傷腎 醫大推鍋底加白蘿蔔、冬瓜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天冷吃火鍋避開12地雷,暖身不傷腎,醫師指出,高鈉、高脂肪、高蛋白質、高鉀、高磷食材均會加重腎臟負擔,建議少吃麻辣鍋、泡菜鍋、肥牛羊肉片、火鍋丸子、香腸、內臟類食材、少喝湯底、沾醬少加花生醬或沙茶醬,每天控制蛋白質總攝取量約2~3個手掌大小的蛋豆魚肉,菠菜、蘑菇、豆類等鉀含量高須適量。 2025/02/01 19:26 生活 醫藥
滿30歲即享免費健檢!320萬人受惠 投手陳冠宇曝今年期許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疾病就佔六成(58.4%),三高相關疾病的健保醫療支出高達1,676億元,因此,國民健康署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自2025年1月1日起再升級,將篩檢年齡下調至30歲,30至39歲民眾每5年可接受一次免費健康檢查,預計惠及320萬人,盼早期發現三高風險,及早介入改善。 2025/01/14 12:12 生活 醫藥
銀髮族必看!均衡飲食技巧曝光 吃錯小心這三種疾病找上門 【記者古和純/高雄報導】高雄市衛生局6年前設立社區營養推廣中心,致力於改善長者營養健康。為了精準掌握長者的營養需求,衛生局完成逾4萬份長者營養篩檢、營養飲食認知調查和食物攝取頻率問卷,經分析,長輩對飲食攝取的錯誤認知,將可能導致包括肌少症、代謝症候群、糖尿病等潛在健康危機。 2024/11/01 15:05 生活 醫藥
男大生狂熬夜打遊戲釀中風 美新指引:成人須睡7-9小時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男大生胖寶(化名)開學後沒來上課,也遲遲未搬入宿舍,經詢問才知他竟然中風住院,原來暑假常熬夜玩線上遊戲,累了睡一下,起來又繼續玩,原本就身材胖胖且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傾向,飲食不正常加上長期睡眠不足,終於身體出問題。美國最新指引,成人每晚需睡7-9小時,缺乏良好睡眠會提高心肌梗塞、中風。 2024/09/22 11:00 生活 醫藥
新婚男1分鐘繳械好苦惱!竟是更年期提前報到 這樣治療重拾信心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台中一名41歲男子「阿信」,去年如願踏上婚姻,抱得美人歸,不料卻因房事問題深受打擊,原來他不僅「1分鐘就繳械」,連等候勃起都比愛愛時間長,白天上班更是「虛累累」提不起勁,經就醫抽血檢測睪固酮指數顯示偏低,醫師綜合判斷應是男性更年期提早報到,評估後給予睪固酮補充治療,讓他找回年輕的感覺,重拾自信心。 2024/09/19 16:00 生活 醫藥
新研究:每日3杯咖啡或茶 降低心血管代謝疾病風險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早上一杯咖啡可能不僅幫助提神醒腦,還可能降低罹患心血管代謝疾病的風險。 2024/09/18 18:57 國際 寰宇要聞
研究:成年女性適量喝黑咖啡 有助降低代謝症候群機率 「冰美式」幾乎是韓國人飯後最愛來上一杯的國民飲料,除了提神,最新研究指出,成年女性每天適量喝2到3杯黑咖啡,罹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代謝症候群的機率可降低約34%。 2024/09/17 17:20 國際 熱搜話題
血管變油管!中秋聚餐猛吃2類食物 男子險釀急性胰臟炎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中秋節烤肉聚餐一攤又一攤,血管竟變油管!一名50歲上班族長期有代謝症候群,結果聚餐頻率太高又大量攝取高油脂食物與啤酒,抽血檢查發現三酸甘油脂超標五倍,「肉眼可見血液浮著一層油」,險引發急性胰臟炎。醫師提醒,爆食與飲酒後出現上腹劇痛就是急性胰臟炎,須立即急診接受輸液治療。 2024/09/08 14:30 生活 醫藥
糖友短期狂運動出事!血糖忽高忽低險暈倒 醫籲循序增加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一名40歲糖尿病患以胰島素控制血糖,過段時間回診檢驗,卻出現頭暈、冒冷汗等低血糖症狀,原來他平常很少運動,驗血前幾天才開始每日做中強度的運動1小時至1.5小時。醫師表示,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會傷害身體器官,但增加運動量應循序漸進,避免劇烈變動,血糖才能穩定,達到控制目標值。 2024/08/22 12:38 生活 醫藥
國人半數腰圍過粗 糖尿病風險增6倍、中風增2倍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國人每2人就有1人腰圍過粗,腰圍是影響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關鍵因素,國家衛生研究院提醒,腰圍過大不改善,五年後27%血壓偏高,18%血糖和三酸甘油脂異常升高,代謝症候群會增加6倍風險罹患糖尿病,增加4倍罹患高血壓,增加3倍高血脂,以及增加2倍中風和心臟病風險,不可輕忽。 2024/08/06 20:00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