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用10億顆!降血脂藥禁忌改了 肝指數飆3倍、黃疸應停藥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史達汀類(Statins)藥物是降低血脂的大宗用藥,去年健保處方用量近10億粒,為了讓用詞更精確,衛福部修正2大重點,包含統一「禁忌」段落肝臟疾病相關敘述為「急性肝衰竭或失代償性肝硬化」;「警語及注意事項」段落,則把「肝功能」修正為「肝生化值」,如ALT及AST等數值上升超過正常範圍上限3倍,或發生黃疸,宜考慮停藥。

衛福部食藥署日前公告,修訂statin類藥品的中文仿單內容。藥品組研究員祁若鳳指出,我國核准的statin類藥品,包含atorvastatin、fluvastatin、lovastatin、pitavastatin、pravastatin、rosuvastatin、simvastatin共7項成分,包含單方及複方,適應症包含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甘油酯血症、混和型血脂異常等。
據統計,113年statin類藥品健保處方用量將近10億粒,目前核准statin類藥品許可證共約187 張,皆為處方藥。祁若鳳表示,本次的修正原因,第一點是統一「禁忌」段落肝臟疾病相關敘述為「急性肝衰竭或失代償性肝硬化」;第二是「警語及注意事項」段落,將「肝功能」修正為「肝生化值」,主要是為了用詞更精確。
持有許可證的藥商,應在115年5月2日前完成中文仿單變更,逾期未完成者,將依藥事法第48條規定廢止其許可證。
食藥署修正藥品仿單 醫:能更清楚向病人說明
食藥署提醒,請醫療人員於處方該類藥品前,謹慎評估病人用藥之臨床效益及風險;如果病人對於使用statin類藥品治療有疑問或疑慮,請諮詢醫療人員;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鍾伯欣說,這樣的建議修正,應該是更明確讓醫療人員跟病人說明。
鍾伯欣指出,「肝功能」這三個字較為模糊,臨床上評估藥物是否影響肝臟,看的其實是「肝生化值」。這次食藥署的修正能幫助醫病雙方更明確地溝通,因為在使用斯達汀類藥物時,確實有部分患者的肝生化值會上升。
鍾伯欣說,臨床上定義藥物對肝臟造成顯著影響的標準,是指肝生化值上升至正常值上限的3倍以上。以他所在的醫院為例,GPT正常值上限為44,一旦數值超過132,便會被視為可能已有肝臟發炎或損傷的高風險警訊。
藥物不一定是肝指數異常元兇 建議抽血評估
如果患者使用史達汀類藥物後肝指數上升,首要任務是釐清原因。鍾伯欣說,因為國內50歲以上族群仍有一定比例的B、C肝帶原者,建議患者尋求肝膽腸胃科評估,以判斷肝指數異常究竟是藥物引起,還是由潛在的肝炎或肝臟問題所導致。
很多時候肝指數異常的元兇並非藥物,鍾伯欣舉例,如睡眠品質差、經常熬夜、飲酒習慣等,或與三高及代謝症候群密切相關的嚴重脂肪肝;以他的習慣為例,通常會安排病人在用藥後3個月抽血追蹤、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