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吃鍋小心12地雷食材不傷腎 醫大推鍋底加白蘿蔔、冬瓜

生活 醫藥
2025/02/01 19:26
林芳如 文章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天冷吃火鍋避開12地雷,暖身不傷腎,醫師指出,高鈉、高脂肪、高蛋白質、高鉀、高磷食材均會加重腎臟負擔,建議少吃麻辣鍋、泡菜鍋、肥牛羊肉片、火鍋丸子、香腸、內臟類食材、少喝湯底、沾醬少加花生醬或沙茶醬,每天控制蛋白質總攝取量約2~3個手掌大小的蛋豆魚肉,菠菜、蘑菇、豆類等鉀含量高須適量。

分享 連結 下載App
火鍋料含有較多鹽分和添加劑對腎臟不利。取自pexels zoomin
火鍋料含有較多鹽分和添加劑對腎臟不利。取自pexels

國泰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周子巽指出,火鍋配料往往含有較高的鈉、蛋白質、鉀和磷等成分,這些成分攝取過量會加重腎臟負擔,尤其腎功能受損的患者或慢性腎臟病患者要特別小心,建議參考以下6大原則,既能享受火鍋的美味也不影響腎臟健康。

一、選擇清湯或低鈉蔬菜湯底:

鈉攝取過量會導致體內水鈉滯留,引發水腫和高血壓,增加腎臟過濾壓力和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建議避免重口味的麻辣鍋或泡菜鍋底,選擇清湯或蔬菜湯等清淡鍋底,可以在火鍋中加入一些白蘿蔔、冬瓜等富含水分的蔬菜,幫助吸附湯底的油脂和鹽分。

二、控制蛋白質攝取量:

蛋白質的代謝廢物(如尿素、肌酸酐)需由腎臟排出,過多的蛋白質攝取會加劇腎臟負擔,導致代謝廢物在血液中累積,因此,吃火鍋時注意適量攝取蛋白質,選擇優質蛋白,如去皮雞肉、魚肉、豆腐等,而非大量紅肉或加工肉製品,如火鍋丸子和香腸等,這些食品不僅蛋白質含量高,還含有較多鹽分和添加劑,對腎臟更不利。

同時,將蛋白質類食材的每日攝取量控制在50-100公克左右,若是腎功能不全者,更應減少至每日40-60公克蛋白質(約2~3個手掌大小的蛋豆魚肉)。

三、避免高脂肪食物

肥牛、肥羊片以及炸丸子等高脂肪食物會引發代謝症候群,增加腎病變和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選擇瘦肉類、去皮雞肉、魚蝦等低脂食材。

四、少油少鹽調味:

沾醬可嘗試清淡的香醋、檸檬汁、蒜末等,避免鈉含量高的醬油、花生醬、沙茶醬等。此外,盡量不將食物長時間浸泡在火鍋湯底中,以免吸收過多油脂和鹽分。

廣告

五、減少高鉀、高磷食材:

雖然說多吃蔬菜很好,但慢性腎臟病患者需限制鉀和磷的攝取,菠菜、蘑菇、豆類、海帶等食材應適量,可選擇黃瓜、冬瓜,避免喝骨頭湯和吃內臟類食材,因為湯底中磷的含量通常較高。高血鉀症可引發心律不整甚至心臟驟停,磷攝取過量會導致鈣磷代謝失衡,造成骨質疏鬆、關節疼痛。

六、多喝水,減少濃湯攝入:

吃火鍋時可多飲用白開水,幫助腎臟稀釋和排出多餘的鈉和代謝廢物,切勿過度飲用火鍋湯底,尤其是煮了較長時間的濃湯,因為其中的鈉和普林含量可能較高,容易造成腎臟負擔。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廣告
知新聞年度報導
# 火鍋 # 麻辣鍋 # 泡菜鍋 # 高血壓 # 高血鉀 # 心血管疾病 # 腎臟病 # 代謝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