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高溫慎防心肌梗塞!超過31.5℃ 風險增加近3成

高溫慎防心肌梗塞!超過31.5℃ 風險增加近3成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夏天正式來臨,未來一周高溫可達31℃至36℃,醫師提醒,氣溫超過30℃時,急性心肌梗塞風險會漸漸升高,當超過31.5℃,風險增加接近三成,每上升1℃,整體的死亡風險會增加3%,倘若病人年紀大或有糖尿病,風險會更高。特別注意,進出冷氣房導致溫差大於8.5℃,或是缺乏空調而持續燜熱的室內環境,一樣會增加心肌梗塞發生率。
高齡腹膜透析減少心血管風險 住院與死亡率約降3成

高齡腹膜透析減少心血管風險 住院與死亡率約降3成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腹膜透析過去常被認為比較適合年輕病患,老人擔心手抖、視力差容易在換液過程中發生失誤,進而導致感染,不過林口長庚分析4.8萬名採用腹膜透析的高齡患者,發現可減少心血管疾病住院和死亡風險約3成,因此,林口長庚護理團隊自行開發「創新換液輔具」,大大提升長者居家透析的安全性,讓他們不用依賴別人就能完成腹膜透析。
別再煎炸蛋!「氧化膽固醇」大幅上升 醫示警:血管發炎變硬

別再煎炸蛋!「氧化膽固醇」大幅上升 醫示警:血管發炎變硬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膽固醇高的人還人吃蛋嗎?澄清綜合醫院中港分院營養醫學門診主任劉博仁表示,一天一蛋沒問題,但煮法很重要!據巴西聖保羅學者研究,比較雞蛋各式烹調,煎蛋或是炸蛋等高溫烹調,導致「氧化膽固醇」大幅上升,致血管發炎、變硬,加熱越久、溫度越高下,壞膽固醇就越多,建議水煮、蒸蛋或蛋花湯相對安全。
免疫低下患者住院風險>常人4~17倍 專家:新冠確診「要篩不要猜」!

免疫低下患者住院風險>常人4~17倍 專家:新冠確診「要篩不要猜」!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國內新冠疫情持續上升,確診「要篩不要猜」!高風險族群感染新冠肺炎後,由於免疫力低下,較易有併發重症或死亡風險。研究顯示,各式免疫低下患者住院風險恐是一般人的4至17倍,多個相關團體聯合呼籲高風險族群,出現疑似症狀應立即篩檢並就醫,避免錯過治療黃金時間。
健保改革|急重難罕人力危機 台大醫院長吳明賢揭不敢正視的事實

健保改革|急重難罕人力危機 台大醫院長吳明賢揭不敢正視的事實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急、重、難、罕相關專科醫師人力短缺日趨嚴重,超高齡化和少子化雙刀流下,兒科、外科首當其衝,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憂心,再不改變健保給付制度避免「不同工卻同酬」,人力危機會更惡化,南韓是最好借鏡,健保長期將財務壓力加諸在醫療照護系統上,重症病人自費比例20%-50%不等,均為我們一直不敢正視醫療投資不足的事實。
你以為是應景美食 其實是健康陷阱!醫籲這些粽子餡是痛風炸彈

你以為是應景美食 其實是健康陷阱!醫籲這些粽子餡是痛風炸彈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端午節即將到來,家家戶戶紛紛準備粽子應景,不過節慶飲食若不節制,恐造成腸胃不適,光田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楊勝舜指出,每年端午節後,因消化不良就醫的民眾明顯增加,與糯米不易消化、餡料多為高油高鹽食材有關,若同時攝取過多高嘌呤食物,也可能誘發或讓潛在的痛風問題浮現,因此提醒高尿酸體質者,節日飲食應更加留意。
吃太鹹不只傷腎!還害人變肥胖5大健康威脅 營養師曝嚴重後果

吃太鹹不只傷腎!還害人變肥胖5大健康威脅 營養師曝嚴重後果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高鈉飲食與肥胖有驚人關聯,攝取過多鹽分不僅會造成水腫,更會直接導致肥胖!營養師高敏敏示警這並非危言聳聽,研究已證實飲食中鹽/鈉攝取量與身體質量指數(BMI)及腰圍呈現顯著正相關。數據顯示,飲食中鹽/鈉攝入量高,BMI平均會增加1.24,腰圍則顯著增加4.75公分。更令人擔憂的是,成人每增加1公克的鹽攝取,肥胖風險將提高26%,兒童的肥胖風險更高達28%。
拚三高死亡率降1/3 「糖尿病風險預測系統」今年上線

拚三高死亡率降1/3 「糖尿病風險預測系統」今年上線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全球高齡化進程加快,慢性病防治成為各國首要課題,「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宣布新目標,要在2030年降低三高相關慢性病標準化死亡率1/3。國民健康署今年起將成人公費健檢年齡下修至30歲,盼找出八成的慢性病患早期介入,健保署則導入AI 風險分級工具與分級照護制度,預計今年上半年先推出「糖尿病風險預測系統」。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