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塵爆10年了!黃博煒:用燒光皮的腳逃生 截肢倖存後「我有好好活著」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2015年的八仙塵爆釀成15死、484傷,更改寫許多人的生命故事,今年32歲的黃博煒就是其中一人。他熬過連醫療團隊都不敢樂觀、近乎0%的極低存活率,在雙腳和右手截肢後重新「站起」,也克服接近球場的觸景傷情,現在更是一名「貓奴」;在事發10周年前夕,帶著靠觸控筆敲出9萬多字的著作《但 我想活》,回到當時住了212天搶命的新光醫院演講,想讓醫療人員們知道,「努力沒有白費,我有好好地過生活」。 2025/06/26 10:06 生活 醫藥
27家醫院護病比未達標 專家:回歸護理師不足根本問題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衛生福利部今日(6/25)公布首波「三班護病比達標醫院獎勵名單及金額」,全台390家醫院中有27家未達標,約占7%,不過,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直言,許多醫院為了達成護病比標準,減少開床數,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開床狀態,這還是要回歸到護理人員不足的根本性問題去解決。 2025/06/25 20:50 生活 醫藥
前刑事局副局長林昆煌「黑ㄟ」染新冠 住院1個月突病逝!享壽71歲 【記者林志青/台北報導】前刑事局副局長、綽號「黑ㄟ」的林昆煌,退休轉任中信保全總經理,直到去年屆齡70歲離職,近日驚傳林昆煌染上新冠肺炎,併發急性肺炎住院。新光醫院加護病房住院期間一度昏迷,經葉克膜搶救,仍不幸於19日下午3時許病逝,享壽71歲。 2025/06/21 16:42 社會 地方大小事
新光三越下周董監改選|吳東進主導買日方股權 丟失新光金後反撲吳東亮? 【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新光三越百貨下周五將改選董監事,日方大股東三越伊勢丹以每股40元、超過百億元出售半數約21.5%股權,由新光家族成立的新昕資本接手,吳家掌握的新光三越持股比重提高至近8成,現任董事長吳東昇、總經理吳昕陽可望續任。外界更好奇的是,主導新光三越的吳東進未來是否反撲吃下新光金的台新金董座吳東亮? 2025/06/19 13:57 財經 產業脈動
繳稅季到!吳東進子女大賣新光金股票 吳東進個人出清一張不剩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台新金與新光金將於7月24日合併,從來不賣股的新光金創辦人吳東進,繼子女們紛紛以「節稅」理由賣股後,他本人也以同樣理由出清新光金個人持股。 2025/06/17 18:52 財經 股市基金
急診大字報「醫療崩壞正在發生」 女星直擊醫護65字曝卑微心聲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醫院直白公告「醫療崩壞正在發生」!上月底有急診專科醫師透露,才半年時間已有66位急診專科醫師出走離開崗位,接下來「排隊等著離開的還有40位」,未來緊急處置救人一命的急診醫可能不復存在,民眾自求多福。而女星郁方今天在社群透露,她因病就醫時,赫見院方貼出大字報寫明「醫療崩壞正在發生」,著實令她詫異。 2025/06/16 14:50 生活 醫藥
多家醫院接連爆資安事件 新光醫院攜手調查局打造「聯防生態系」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先前包含台北及淡水馬偕醫院、輔大醫院等醫療院所,相繼發生駭客攻擊等資安事件。為確保資訊安全,法務部調查局今與新光醫院於簽署「國家資通安全聯防與情資分享合作備忘錄(MOU)」,共同推動資安聯防生態系,交流資安聯防情資,提升資安韌性與應變能力。 2025/06/11 14:24 生活 醫藥
健保改革|第一季數字有成效? 專家:憂5大副作用!醫院改撿「高CP」病人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台北區醫院今年第2季起,加入「個別醫院前瞻式預算分區共管計畫」,其餘五大分區則在第一季先行上路,近期傳出東區、南區第一季每點超過1元,其餘則超過0.93;專家示警,除非到第三季都維持在0.9,甚至0.95以上,否則可能只是政府和醫院自我感覺良好。 2025/06/04 13:25 生活 醫藥
有片|北市公車撞分隔島釀7傷!司機:恍神釀禍 客運業者急發壓驚紅包 【記者曾伯愷、許皓婷/台北報導】台北市大都會客運的260號公車,今天中午行經北市中山北路五段不慎自撞分隔島路樹,導致車上7人受到輕傷,所幸送醫急救沒有大礙。肇事公車司機向警方表示,事發時精神恍惚導致車輛失控。肇事司機沒有酒駕,確切肇事原因及責任歸屬,有待警方調查釐清。 2025/06/02 15:24 社會 突發現場
急診專科醫大逃殺還沒完!他曝「40位排隊等離開」:各位自求多福囉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日前急診女醫師透露,半年時間已有66位急診專科醫師出走,離開急診崗位到診所服務,心肌梗塞、腦中風延誤處置延誤的苦果全民承擔,就連法院都認證,輪值急診的泌尿科醫師無過失,「沒辦法嘛,人家就不是專業的」。如今更有急診醫師進一步透露,除了已經出走的66名同仁,「排隊等著離開的還有40位」,未來有能力只憑患者自訴左手痠麻就察覺急性心肌梗塞AMI,緊急處置救人一命的急診醫可能不復存在,「各位,自求多福喔!!保重!」 2025/05/27 20:57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