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吞塑膠?每週吃下驚人數字曝光 「塑膠清道夫食物」找到了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生活常見的塑膠製品破裂後形成塑膠微粒,難用肉眼發現,不只成為生態隱形殺手,並進入食物鏈階層,透過不同途徑被人體吸收。基因醫師張家銘指出,研究指出,每週可能吞下5克微塑膠,這個重量剛好等於一張信用卡,但一種類型的食物是「塑膠獵人」,可多透過食物來攝取。 2025/03/18 10:06 生活
慢性胃炎患者注意!3大健康食物反讓胃更糟 醫推薦這樣吃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全穀類、高纖蔬菜、堅果通常被認為有益健康,但慢性胃炎患者因為胃黏膜受損、胃酸分泌異常、胃排空延遲等問題,這些食物反而增加胃部負擔,甚至加重症狀,影響修復。醫師建議,慢性胃炎患者應選擇質地較軟、易消化、低脂肪的食物,例如白米、白粥、燉煮軟爛的蔬菜、低脂蛋白質如瘦肉、魚類。 2025/03/02 11:00 生活 醫藥
「頭牙」老闆宴請員工 營養師教防醉攻略!喝酒前吃顆蛋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明天(3/1)農曆二月初二是「頭牙」,也是土地公生日,習俗在這天之前,老闆請員工吃飯,未來一年好好工作。營養師高敏敏提供喝春酒、應酬「擴充酒量」小秘訣,喝酒前別空腹,可以吃一顆蛋或喝點好油,飲酒後補充大量水份、電解質吃維他命B群,提升代謝效率。 2025/02/28 16:29 生活
4成人過年胖1.7公斤!零食熱量王竟是它 不知不覺肥死你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過年闔家團圓,難免大魚大肉,零食吃不停,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4成的人過完年平均胖1.7公斤,可見國人在過年時心情超放鬆!營養師高敏敏表示,過年零食常一口接一口,建議拿容器分裝,控制吃入的份量,否則幸福爆棚,體重也跟著向上。 2025/01/29 09:00 生活
貧血勿擅吃鐵劑!微量元素過量反中毒 四族群才須額外補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鐵、鋅、碘是人體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醫師提醒,一般人只要營養均衡就能從日常飲食攝取所需的微量元素,備孕、孕期和哺乳期女性、素食者、年長者和外食族要額外補充營養素,也應先諮詢醫師、藥師或營養師,因為每種保健產品的配方和劑量不盡相同,須避免劑量超標導致重金屬中毒或藥物起交互作用。 2025/01/19 10:00 生活 醫藥
醣&糖大不同!35歲OL天天喝奶茶+甜點 驚罹糖尿病 【記者曾伯愷/新北報導】現代人人手一杯手搖飲,外加甜點和加工食品,精緻糖攝取過量,不但體重直線增加,也增加慢性病風險。衛福部立臺北醫院營養師張鈺禾表示,「糖」與「醣」的發音雖相同,但健康價值卻大不相同,民眾要懂得區分,否則攝取過量的糖,容易導致慢性疾病發生。 2024/12/12 18:16 生活 醫藥
王必勝「1週喝6天酒」!2個月狂瘦12公斤 照片曝他崩潰:怎麼可能 【盧麗蓮/綜合報導】年關將近,許多應酬場合難免會大魚大肉、飲酒作樂,衛福部前政務次長王必勝卻表示,他在1週喝6天的情況下,仍在2個半月內瘦了12公斤,他並公開自己的秘訣,不少人聽了驚呼「太厲害」、「怎麼可能!」 2024/12/06 08:51 生活
瘋棒球要忌口!狂嗑啤酒、炸物助威 33歲男成「痛痛人」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台灣勇奪12強棒球賽,再度刮起全民棒球熱潮,台中一名33歲許姓土木工程師,雖曾出現關節腫痛問題,但為了緊盯戰況,幫台灣隊加油,不僅大口喝啤酒、吃炸雞,甚至還跟朋友相約吃火鍋狂賀贏球,不料卻發現手指關節跟腳趾長出異物,破了之後還流出白色砂狀物,就醫檢查竟是「痛風石」惹禍,醫師勸他務必要忌口,以免痛到要人命。 2024/11/30 17:17 生活 醫藥
1119世界廁所日冷知識 醫師教從便便看懂健康密碼 【記者古和純/高雄報導】今天是世界廁所日,不少民眾會以排便是否順利判定消化道狀況好壞,不過高雄秀傳紀念醫院腸胃內科主治醫師吳亮寬,特別在世界廁所日這天提醒民眾,「糞便」是健康的重要指標,要從糞便的顏色和形狀,才能判斷腸胃是否健康,吳亮寬以「布里斯托便便分類表」七種類型作說明,教導民眾自我檢視。 2024/11/19 16:06 生活 醫藥
銀髮族必看!均衡飲食技巧曝光 吃錯小心這三種疾病找上門 【記者古和純/高雄報導】高雄市衛生局6年前設立社區營養推廣中心,致力於改善長者營養健康。為了精準掌握長者的營養需求,衛生局完成逾4萬份長者營養篩檢、營養飲食認知調查和食物攝取頻率問卷,經分析,長輩對飲食攝取的錯誤認知,將可能導致包括肌少症、代謝症候群、糖尿病等潛在健康危機。 2024/11/01 15:05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