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小米粽釀4死!檢方查無人為故意下藥簽結 誤摻托福松可能原因曝
【記者古和純/台東報導】台東9月爆出小米粽(阿粨)中毒釀4死悲劇,1名曾姓阿嬤吃了自己包的小米粽後中毒身亡,親友守靈吃下剩餘粽子也陸續中毒送醫,經食藥署採檢化驗,發現第一名曾姓死者製作的阿粨中,小米竟含過量劇毒農藥托福松。檢方深入追查發現,應是曾姓死者誤將2年前取得含托福松的小米混作食材,全案查無人為故意或過失,因此簽結。

11名親友守靈食用阿粨中毒
今年9月17日,台東金峰鄉曾姓阿嬤,用友人送來的蝸牛、小米加上加上竹筍、豬肉、小米粉製作傳統主食阿粨慶祝中秋節,沒想到,晚間吃完後突然倒地不起,經家人發現趕緊送往台東馬偕醫院救治,可惜仍回天乏術。
眾親友在家守靈時,現場除烹煮泡麵外,還將阿嬤晚間煮好剩下的9條阿粨加熱請親友食用,約1小時後,其中11名親友陸續出現身體不適,如口吐白沫、全身抽搐、呼吸衰竭、口鼻分泌物很多等徵狀,台東縣消防局凌晨2時許接獲通報,將11名患者分別送至台東馬偕醫院、台東部立醫院、台東基督教醫院搶救。

家屬不知阿嬤因食用阿粨致死
整起食物中毒案累計造成4人死亡,因發全台關注,衛福部也介入調查,由台大法醫所及北榮毒物中心做出的人體檢驗結果顯示,12名個案除1名死者無醫院留存檢體可送驗外,11人均自血液或尿液檢出托福松,而這起中毒案,目前已累計4人死亡、1人仍住院接受呼吸器治療。

阿嬤么兒協助製作阿粨
據了解,曾姓阿嬤因眼疾視力不佳,案發時與長子、么兒同住,早期阿嬤曾種植小米,近期改種玉米、洛神花等作物;檢方偵辦期間,傳喚親友出庭了解狀況,親友都證述,阿嬤家庭關係良好,部落遠親眾多,並無與人結怨等情事。
檢警深入追查發現,阿嬤製作阿粨一周前,欲將家中剩餘的小米一同拿來製作,但因年事已高、體力有限,且家中脫殼機損壞,遂由么兒將原儲存於塑膠罐中約1/3的小米取出製作,靜置發酵,案發當天中午,由曾姓阿嬤親手添加其他如蝸牛、豬肉、月桃葉等食材製作。

阿嬤有眼疾誤用托福松小米
但檢方發現,塑膠罐中裝的是2年前,阿嬤曾自社區親友取得已混有農藥托福松的小米種籽,因在地人習慣將這類小米混合農藥耕種,避免蟲害,而阿嬤早年在收成後,會留存種籽存放塑膠罐中,以供來年播種的習慣,雖阿嬤後續改種其他農作,但小米價高,阿嬤仍將種籽珍藏至案發前未曾使用。
由於一般脫粒、脫殼前的小米,相較市售農藥樂土(托福松)大小類似,又因小米品種不同呈現黃、紅、橘褐色不等,其中紅褐色小米與托福松外觀相似,檢方勘驗發現,就連一般人也不易分辨差異,何況是年邁又患有眼疾的阿嬤,加上種子存放2年之久,環境與氣味揮發等自然因素影響,檢方因此研判曾姓阿嬤誤用可能性極高。


查無人為蓄意犯罪可能性
此外,檢方觀察阿嬤孫媳拍攝製作阿粨時的影片,發現阿嬤神色自若並無異常,若加添托福松後還自食,更是違反常理,且阿嬤中毒後,剩餘食材還供給他人食用,並非可預期發展,因此檢方排除托福松小米是人為蓄意加入的可能性。
至於阿嬤製作阿粨時么兒在場卻沒吃,檢方發現是因他要照胃鏡必須禁食才未食用,長子則是案發時並不在場,再加上阿嬤的保險、財產與親友之間並無異常情況,並無蓄意犯罪可能,且守靈當晚眾人是自主到場,難以控制全案有人蓄意對死者不利的可能。
至於2年前贈送托福松小米給阿嬤的親友,當時是要提供阿嬤做耕種之用,無法預期她後續會誤用為食材,檢方認定並無過失罪責。
因此全案檢方以查無人為故意或過失等刑事犯罪事證為由,將全案簽結。
推薦新聞 澳洲男大生老鼠藥中毒險死!喪夫蛇蠍女下藥恐怖動機曝 起訴求刑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