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憂鬱難察覺!醫揭4大原因 復原速度比青壯年慢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每6名老人就有1名罹患憂鬱症,卻常被誤認為正常老化、慢性疾病造成的身體不適、早期失智症、污名化且情緒表達不能等四種因素,導致老人憂鬱不易察覺。醫師提醒,老人嚴重憂鬱的復原速度會比青壯年來得慢,家人陪伴聆聽多鼓勵,別下指導棋,參加日照中心、銀髮族聚會、養寵物也有助改善病情。
前科技部長陳良基4年多前歷經生死瞬間,太太素梅個性不太拒絕別人,因為無法調和數十位公司股東意見,加上家中各種牽涉錢的瑣事難以下決定,怕影響先生工作只好獨自承受委屈和壓力,導致憂鬱症悄悄找上門,1個月無法入睡,最後企圖輕生。陳良基奇蹟從16樓牆外拉回太太,花2年多時間全心陪伴才讓她走出憂鬱流沙。
國民健康署推估,台灣15歲以上約有200多萬人罹患中度或重度憂鬱症,等於台灣每10人就有1人患有憂鬱症;如果以年齡區分,65歲以上憂鬱症盛行率高達16.7%,等於每6名長者就有1人患有憂鬱症。
根據健保署統計,2022年全台有42萬8721人就醫確診憂鬱症,從年齡來看,50歲以上中老年族群有23.4萬多人,佔比高達55%,從性別來看,50歲以上中老年女性確診憂鬱症人數高出男性一倍。
老年憂鬱難察覺4大原因
然而,老年憂鬱容易因為4種因素而難察覺、包括誤認為正常老化、不易跟慢性疾病造成身體不適區分、症狀類似早期失智症、污名化且情緒表達不能。
台北榮總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李正達表示,憂鬱症有2個核心症狀,一是憂鬱情緒、不快樂,二是失去興趣,大家常認為年紀大變得沒這麼樂觀、快樂、個性沉穩,或者行動上沒那麼活潑好動,不再外向會跟人群互動,這些似乎是正常老化一部分,因而影響憂鬱症察覺。
其次,憂鬱症可能以一些不典型的身體化症狀來表現,例如關節痛、下背痛、膝蓋痛,李政達指出,比較麻煩的是年紀大常伴隨很多慢性疾病,身體不舒服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退化性疾病造成,不容易與憂鬱症分辨。
上一世代普遍表達情緒困難
第三,憂鬱症在亞洲社會受到污名化影響,表達自己心情不好會被認為不夠勇敢、抗壓性低,尤其老人那個年代沒有所謂憂鬱情緒,導致表達情緒有困難,稱為「情緒表達不能」。李政達說,有的病人失去樂趣、離群索居、焦慮到一塌糊塗、頭暈、全身不對勁一天到晚跑診所、吃不下睡不好,什麼客觀表現都有了,但問他是否低落情緒,他卻說「沒有」。
李政達指出,老人通常低落情緒部分偵測出來的比例偏低,失去樂趣部分則比例偏高,如果他主觀上不覺得憂鬱,硬是把身體不舒服歸因於生理疾病,這就會讓憂鬱症稍微沒這麼容易判斷出來。
第四,憂鬱症也容易以認知下降來表現,頭腦運作、動作表現變慢,容易先被認為是正常老化或失智症,而比較不會去想到憂鬱症。
聆聽陪伴別下指導棋
「老人嚴重憂鬱的復原速度會比青壯年來得慢」,李正達表示,如果家庭社會網絡支持不足,憂鬱症好起來的機會也沒這麼高,狀態嚴重時病人即便很想努力卻力不從心,家人更要給予支持陪伴,扮演聆聽者角色,講話鼓勵、正向,避免下指導棋,例如不要說「中午了你怎麼還不起床,不運動會更嚴重」,這種話更讓病人站不起來,還覺得家人捅他一刀。
如果家庭支持本來就有問題,李正達建議,可利用日照中心、安養中心、老朋友、參加銀髮族聚會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者養寵物,人跟寵物互動程中會產生很多喜樂感和支持,有機會加快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