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三高死亡率降1/3 「糖尿病風險預測系統」今年上線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全球高齡化進程加快,慢性病防治成為各國首要課題,「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宣布新目標,要在2030年降低三高相關慢性病標準化死亡率1/3。國民健康署今年起將成人公費健檢年齡下修至30歲,盼找出八成的慢性病患早期介入,健保署則導入AI 風險分級工具與分級照護制度,預計今年上半年先推出「糖尿病風險預測系統」。 2025/03/28 20:49 生活 醫藥
健保5月新制!居家血液透析納給付 首度給付食品嘉惠早產兒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健保5月新制上路!除了急診改善方案,還有6項值得關注,包括例假日和夜間接生給付加成、居家血液透析比照醫院透析給付、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放寬給付對象、首度給付早產兒母乳補充食品、基層診所護理人員調薪、術後加速康復計畫(ERAS)擴大試辦對象。 2025/03/27 22:15 生活 醫藥
2月死亡2.1萬人!超額死亡創疫後新高 專家:非流感致死暴增「是複雜警訊」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內政部統計今年2月死亡人數高達21888人,為8年來高點,肺炎和流感死亡人數合計2745人,佔死亡人數12%,有人認為是肺炎和流感死亡數較多所致,但經查並未較上年同期暴增。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分析,今年2月超額死亡29%創疫後新高,預估今年是疫後超額死亡高峰。 專家指出,主因是嬰兒潮世代和X世代的慢性病、癌症免疫負債增加2-3倍,加上呼吸道併發症增加。臨床觀察,這次冬天特別冷且冷的時間長,不少老人心血管疾病惡化,重症塞在急診未即時收住加護病房就會提高死亡率,專家憂心,醫療照護系統不改善,超額死亡仍會發生。 2025/03/19 07:00 生活 醫藥
JN.1新冠疫苗第2劑來了 長者、免疫不全者4/8開打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JN.1新冠疫苗自去(2024)年10月1日起開打,考量疫苗保護力會隨著時間遞減,疾病管制署今日(3/18)宣布,自2025年4月8日起提供65歲以上長者、55-64歲原住民、出生滿6個月以上且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患者接種第2劑JN.1新冠疫苗,與前1劑間隔至少6個月(180天)。 2025/03/18 19:13 生活 醫藥
急診壅塞醫護荒!高達96%有離職念頭 調查盼合理薪資6.2萬元以上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護理人力告急,1111人力銀行今天(3/18)調查顯示,有86.1%受訪護理師認為應提高薪資與福利吸引更多醫護人才投入。目前護理人員平均薪資為新台幣4萬6894元,受訪者希望合理薪資達6萬2287元,與平均薪資差距高達1.5萬元。 2025/03/18 18:46 生活 醫藥
賴清德盼全國各地設超級電腦 助中醫藥產業發展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總統賴清德今出席「第95屆國醫節暨第17屆台北國際中醫藥學術論壇」,感謝中醫界夥伴站在第一線守護國人健康,COVID-19期間成功研發「清冠一號」幫助無數民眾,他也曾受惠於「清冠一號」的功效。賴清德肯定中醫藥不僅是台灣珍貴的資產,更是醫療體系的重要支柱,期盼大家一起努力,讓國家更進步、社會更安定、人民更健康幸福。 2025/03/16 18:31 政治 黨政要聞
40歲起免疫老化!3大壞習慣讓人老更快 癌症、心血管風險升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許多人誤以為50至60歲才開使免疫力衰退,但歐盟研究指出,人體免疫力從40歲起便開始明顯下降。醫師示警,不良的飲食習慣、睡眠不足與高壓生活是「免疫老化」的關鍵因素,「免疫老化」使人體更容易受感染,老化發炎更會增加癌症、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風險。 2025/03/16 16:17 生活 醫藥
吞口水像吞刀片!醫師示警「菌王」來襲:別再說喉嚨痛是小事 【盧麗蓮/綜合報導】流感及腸胃炎等傳染性疾病尚未降溫,又有「菌王」來襲!耳鼻喉科醫師柯仁弘提醒,最近A型鏈球菌在社區裡蠢蠢欲動,讓不少人喉嚨痛得懷疑人生,還有人併發重症,千萬別對這隻「菌王」掉以輕心。 2025/03/11 08:42 生活 醫藥
開放全齡日牛進口 食藥署長:上任首日蓋章「人就在風險中夾縫生存」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消基會痛批衛福部沒有公布查廠結果,就突襲式公告擬開放日本全齡牛肉進口,食藥署署長姜至剛今日(3/7)澄清是誤會,實地考察已公布在食藥署官網,風險評估以科學為基礎,考量過所有風險因子後「毫無懸念」,因為有所本,所以上任第一天就蓋章同意修正草案。 2025/03/07 17:21 生活 醫藥
醫護空缺從沒補齊過!衛福部擬急診三班護病比、加發夜班獎勵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近期急診塞爆,3大因素之一就是護理人力不足,導致病房量能減少,今衛福部召開記者會,針對醫院壅塞處置現況進行說明,提及醫院空缺從來沒有補齊,研擬急診三班護病比、急診夜班比照一般病房夜班費。 2025/03/03 18:47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