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難取代2種工作 台大醫院長:能被信任且有想像力免驚失業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2024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之一「AI教父」辛頓指出未來很多工作會消失,許多人擔心被AI搶魬碗,不過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認為,「能夠被信任而有想像力的工作」是不會消失的,這大概是機器人無法取代,另一個不會消失的是宗教,因為宗教提供希望、愛跟未來。 2025/06/28 19:06 生活 醫藥
2025獨旅富遊目的地趨勢榜出爐 第1名竟是這國家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享受「一個人的旅行」依然是出遊的流行趨勢。根據私人豪華旅遊服務公司肯辛頓(Kensington)發布的最新趨勢報告,2025年最適合獨自旅行的國家,第1名是具有迷人歷史和文化深度的印度。義大利排名第2,台灣遊客喜愛的日本僅排第3。 2025/02/23 16:08 國際 熱搜話題
英美3學者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研究政府制度差異影響國家貧富 【編譯張翠蘭、陳怡妏/綜合外電】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周一(10/14)揭曉,由土其裔美國經濟學家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英國裔美國的強生(Simon Johnson)和英國出生的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獲獎,以表彰其研究證明了政府制度對於國家繁榮的重要性。 2024/10/14 18:52 國際 寰宇要聞
諾貝爾獎新科得主談OpenAI逼宮風波 「很自豪我學生解雇了阿特曼」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被業界喻為「深度學習之父」的2024諾貝爾物理獎新科得主辛頓,不斷呼籲世界關注他催生的人工智慧(AI)技術對人類帶來之風險,也絲毫不掩飾對當今業界龍頭OpenAI執行長阿特曼領導能力有意見。辛頓日前獲獎後談及樂見阿特曼去年一度遭「逼宮」開除事件,並對於昔日得意門生在此風波發揮關鍵作用而感到自豪。 2024/10/10 13:45 國際 熱搜話題
一張地圖看懂拿最多諾貝爾獎的國家 重覆獲獎冠軍是這機構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2024諾貝爾獎本周陸續揭曉,繼生醫、物理獎之後,周三(10/9)起再公布化學、文學、和平和經濟學獎,表彰各領域學者或有特別貢獻和傑出的人士。自1901年迄今,到底哪一個國家累積最多的諾貝爾獎得主呢?美國《新聞周刊》近日特別綜整一份地圖,歸納出拿下最多諾貝爾獎的國家。 2024/10/09 17:05 國際 寰宇要聞
諾貝爾物理獎|「深度學習之父」辛頓助攻催生ChatGPT 卻示警AI有風險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摘下今年2024諾貝爾物理獎的電腦科學家辛頓(Geoffrey Hinton),對於神經網路的開創性研究為聊天機器人ChatGPT等人工智慧(AI)系統鋪平了道路,然而他卻一再呼籲世人關注AI可能帶來的危險。 2024/10/08 21:00 國際 寰宇要聞
諾貝爾物理獎|美英2學者奠定「機器學習」基礎 他警示「AI比核武危險」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2024諾貝爾物理獎今(8)日揭獎,由美國學者霍普菲爾德和英國出生的加拿大學者辛頓獲獎,表彰他們用物理學來訓練人工神經網路,幫助啟動目前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的爆炸性發展。國內學者評論,他們的發明奠定AI的基礎,現在常見的自駕車、車牌辨識系統等,都是此研究的應用。學者也回顧,辛頓曾為了示警AI比核武危險,因此選擇離開Google,可見他是「很有深度」的人。 2024/10/08 20:12 生活 文教
諾貝爾物理獎|2人的發明大幅提升電腦能力 讓AI更強大 【編譯陳怡妏/綜合外電】霍普菲爾德(John J. Hopfield)跟辛頓(Geoffrey E. Hinton)的發明,幫助奠定始於2010年左右的機器學習革命的基礎。他們的發明使得我們得以用海量資料訓練網路,大幅提升電腦的運算能力。現在的人工神經網路都很龐大,且擁有多層結構,被稱為深度神經網路,其訓練過程也就是現在我們說的「深度學習」,能使人工智慧(AI)更加強大。 2024/10/08 20:09 國際 寰宇要聞
美英2科學家研究「人工神經網路」奪諾貝爾物理獎 奠定AI基礎 【編譯張翠蘭、陳怡妏/綜合外電】2024諾貝爾物理獎今天(10/8)揭獎,由美國學者霍普菲爾德和英國出生的加拿大學者辛頓共同獲獎,以表彰其「藉由人工神經網路實現機器學習的基礎性發現與發明」。他們用物理學來訓練人工神經網路,幫助啟動了目前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的爆炸性發展。 2024/10/08 19:05 國際 寰宇要聞
英國凱特王妃完成化療 影片曝一家5口鄉間漫步傳遞力量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罹癌的英國王儲妃凱特周一(9/8)宣布自己完成化療,並發布她與丈夫威廉王儲和3個小孩一起在林間漫步歡樂共度時光的影片。但王室坦言,現階段仍未能確定是否擺脫癌症。外界則把焦點放在影片採用了電影般的柔焦風格。英媒分析指出,凱特想藉此分享其謹慎樂觀的感覺,並向同樣正在對抗癌症的家庭,傳遞樂觀向前的力量。 2024/09/10 14:52 國際 熱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