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參與「台灣橋梁計畫」 將接待10位諾貝爾獎得主訪台演講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世界和平基金會(International Peace Foundation)今年將與台灣合作舉辦「台灣橋梁計畫」(TAIWAN BRIDGES),中研院將於今年11月到明年4月,接待10位諾貝爾獎得主來台訪問並演講,包含2018年和平獎得主娜迪雅·穆拉德、2019年物理獎得主米歇爾·麥耶等。 2025/02/27 16:54 生活 文教
學測|自然科圖表多、地科有爭議 出題靈活!補教稱讚出題用心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114學年度學測今(18)日起連三天舉行,今天下午自然科已經考完。補教老師稱讚,自然科出題靈活、圖表多,且難易題目均有、鑑別度高,是少見的好題目,「大考中心用心看得到」。不過,地科有2題有爭議,生物則偏難,要花較多時間解題,另外,化學有超出範圍的題目,而物理則是解題所需計算量大幅增加。 2025/01/18 17:42 生活 文教
英美3學者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研究政府制度差異影響國家貧富 【編譯張翠蘭、陳怡妏/綜合外電】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周一(10/14)揭曉,由土其裔美國經濟學家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英國裔美國的強生(Simon Johnson)和英國出生的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獲獎,以表彰其研究證明了政府制度對於國家繁榮的重要性。 2024/10/14 18:52 國際 寰宇要聞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如何遴選出來 委員會揭祕三大關卡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今年諾貝爾文學獎於10月10日公布,由南韓女作家韓江摘下桂冠,成為第18位獲得此殊榮的女性。其實,諾貝爾獎官網早在宣布得主之前就稍稍透露了今年得主是女性,不過諾貝爾獎文學獎到底是如何遴選出來呢? 2024/10/10 20:45 國際 寰宇要聞
美英2科學家研究「人工神經網路」奪諾貝爾物理獎 奠定AI基礎 【編譯張翠蘭、陳怡妏/綜合外電】2024諾貝爾物理獎今天(10/8)揭獎,由美國學者霍普菲爾德和英國出生的加拿大學者辛頓共同獲獎,以表彰其「藉由人工神經網路實現機器學習的基礎性發現與發明」。他們用物理學來訓練人工神經網路,幫助啟動了目前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的爆炸性發展。 2024/10/08 19:05 國際 寰宇要聞
諾貝爾生醫獎|「有故事的人」魯夫昆 大學畢業休1年種樹看世界 【編譯陳怡妏/綜合外電】諾貝爾委員會宣布生醫獎得主後,打電話找到人在美國麻州家中的得主之一魯夫昆,訪問得獎感言。魯夫昆笑稱自己已經接過好幾通朋友假裝是委員會打來騙說他得諾貝爾獎的惡作劇電話,「今天這通聽起來像是真的!」 2024/10/08 07:58 國際 寰宇要聞
諾貝爾生醫獎|微型RNA基因調控機制 癌藥開發潛力大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2024年諾貝爾生醫獎由美國生物學家安布羅斯和魯夫昆獲獎,以表影其發現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又稱微型核醣核酸)及其在基因調控中的作用。國內學者指出,陸續研究證實可藉由抑制「微型核醣核酸」來阻止致病基因生成,癌症藥物開發潛力大,不過還得克服「脱靶效應」和容易累積在肝臟等兩大瓶頸。 2024/10/08 07:53 生活 醫藥
研究0.1公分的小蟲 帶來得諾貝爾獎的重大發現 【編譯陳怡妏/綜合外電】新科諾貝爾生醫獎得主安布羅斯和魯夫昆在1980年代末期是美國生物學家霍維茨(Robert Horvitz)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員,研究秀麗隱桿線蟲。這種蟲雖然僅有0.1公分長,身上卻具備體型較大、較複雜的生物身上也可見到的肌肉和神經細胞,幫助他們發現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又稱微RNA)及其在轉錄後基因調控中的作用,今獲諾貝爾桂冠加身。 2024/10/07 20:04 國際 寰宇要聞
2美籍科學家獲諾貝爾生醫獎 表彰發現微RNA!解答基因調控機制 【編譯張翠蘭、陳怡妏/綜合外電】2024年諾貝爾獎(Nobel Prize)周一(10/7)開始揭曉,首日由生理或醫學獎打頭陣,由美國生物學家安布羅斯和魯夫昆獲獎,以表影其發現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又稱微RNA)及其在轉錄後基因調控中的作用。一旦基因調控出現問題,可能會導致癌症、糖尿病或自體免疫等嚴重疾病。 2024/10/07 19:03 國際 寰宇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