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關鍵守門員曝光!缺少一蛋白 腫瘤長更快縮短存活期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肺腺癌發生與多種基因異常密切相關,因此肺癌基因定序可以提供臨床醫師重要資訊來決定標靶治療方式,但無法提前預測病人對標靶藥物的敏感度,國衛院今日發表最新研究發現,DUSP22蛋白扮演調控癌細胞增生與侵襲性的守門員角色,DUSP22蛋白的表現高低會影響肺癌細胞增殖、存活與侵襲能力,並進一步阻止腫瘤進展,提供未來精準治療嶄新方向。 2025/03/14 15:09 生活 醫藥
國衛院首創新式「環狀RNA」合成法 有助疫苗、癌症藥物開發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疫情期間,莫德納、輝瑞BNT等mRNA疫苗備受矚目,但mRNA研發與應用,面臨傳統線狀RNA不穩定的問題,國家衛生研究院副研究員余佳益團隊,在國科會支持下,開發出新式環狀RNA(circRNA)合成法,可提升環狀RNA的純度、合成效率,可以讓疫苗有效性更加,另也可用於基因治療、癌症治療等。 2025/02/27 12:05 生活 文教
骨鬆僅三成治療!髖骨骨折四成一年內亡 國衛院證實1招降風險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骨鬆性骨折對老人的威脅不亞於癌症和慢性病,髖骨骨折一年內死亡率高達36%,然而,台灣僅三成骨鬆病人用藥治療,其中六成也在第二年停藥,最後不到二成患者持續治療達三年。國衛院最新研究證實,近十年隨著長效針劑使用比例增加,提高服藥順從性,整體骨鬆患者再次骨折風險下降15%。 2025/02/13 13:42 生活 醫藥
清大接收中華大學!校友不能升格清大畢業生 一文看懂合校進度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校址鄰近新竹科學園區的私立中華大學主動退場,並將校產捐給同位於新竹的國立清華大學,清大已於校務會議通過此案,預計在中華大學校地設立「清華²科技園區」,讓半導體學院優先進駐。合併細節仍待兩校討論,不過,中華大學規劃學生原校畢業後才退場,學生無望拿清大學歷畢業,而清大半導體學院則預估,在中華大學退場前就會進駐該校校地。 2024/12/28 07:00 生活 文教
台灣年輕乳癌比歐美多1.3倍 國衛院解開乳癌細胞突變密碼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乳癌位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尤其台灣50歲以下年輕病人佔所有乳癌患者32%,是歐美國家的1.3倍,對社會經濟與家庭產生重大影響。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研究顯示,台灣乳癌常見的基因突變與西方國家患者相似,常見7種突變致癌基因,基因檢測有助4成晚期乳癌患者精準選擇適合的治療,也有助於開發標靶藥物。 2024/10/17 17:20 生活 醫藥
埃及斑蚊現蹤雲林北港!是否過冬成北移關鍵 一路監測到明年春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北市大同區昨日新增一例20多歲男性確診本土登革熱,疾病管制署今日公布病毒基因定序結果與中和新店群聚個案一致,研判為同一起群聚。另外,登革熱病媒埃及斑蚊過去主要分布在嘉義布袋以南,如今在雲林北港鎮五個里現蹤,國衛院預計一路監測到明年春天,若過完冬天還能看到蹤跡,就能確認埃及斑蚊北移。 2024/10/08 20:05 生活 醫藥
癌症轉移提早發現治療 國衛院證實外泌體可當偵測新標的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幾乎所有細胞都能釋放外泌體(exosome),其攜帶來源細胞中特定的蛋白質、核酸及代謝物,在細胞與細胞之間的相互溝通中發揮重要作用。國家衛生研究院今日(9/23)發表最新研究結果,經由分析乳癌轉移患者檢體,證實外泌體可作為偵測癌轉移的新生物標誌,有助於未來疾病偵測及治療。 2024/09/23 12:57 生活 醫藥
思覺失調症新發現!長效針劑不中斷 有效降1成再住院率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思覺失調症患者實務上常先使用口服藥物,長效針劑被視為第二線用藥,但口服藥需每日吃1-4次,容易不小心停藥導致復發或再住院。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發現,首次住院就接受長效針劑治療,不僅可有效避免沒按醫囑服藥,只要定期施打且不中斷,可降低12-13%再住院風險。 2024/08/09 18:53 生活 醫藥
國人半數腰圍過粗 糖尿病風險增6倍、中風增2倍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國人每2人就有1人腰圍過粗,腰圍是影響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關鍵因素,國家衛生研究院提醒,腰圍過大不改善,五年後27%血壓偏高,18%血糖和三酸甘油脂異常升高,代謝症候群會增加6倍風險罹患糖尿病,增加4倍罹患高血壓,增加3倍高血脂,以及增加2倍中風和心臟病風險,不可輕忽。 2024/08/06 20:00 生活 醫藥
挑戰人口老化! 工研院以AI驅動銀髮產業跨域創新打造健康台灣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距離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只剩不到半年時間,工研院為呼應政府「健康台灣」政策,參加今年首度舉辦的第一屆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於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專館,秀出15項銀髮產業創新解方。其中,「診斷治療」方面,推出結合生成式AI打造的華人語系醫療助理「小智醫生SmartDoc」;在「復健照護」方面,鎖定獨居長輩、照護機構,開發出「高隱私AI照護員」運用創新AI熱像辨識技術,可以提供呼吸、心率、體溫、血氧、血壓趨勢與姿態等全方位照護資訊,成為展場焦點。 2024/08/01 20:06 財經 科技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