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北榮重粒子全球第6國!收治442例腫瘤病人 3大關鍵殺癌續命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北榮總設有全台首座重粒子中心,啟用一年多來收治約450位病人,特別在「癌王」胰臟癌有突破性進展,一年存活率約82%比肩日本,吸引紐約大學簽署海外首份合作備忘錄。重粒子治療科主任藍耿立表示,台灣優勢在於機器較日本新,能將劑量分佈做得更複雜,治療更具挑戰性的病例,未來期待搭配新藥或免疫治療延長存活期。 2025/04/02 07:00 生活 醫藥
免疫細胞「餓」一下更強!長庚證實攻擊力提升 癌症治療新希望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癌症蟬聯42年國人十大死因首位,嚴重威脅國人健康,林口長庚醫院最新研究證實,利用藥物剝奪免疫細胞的特定養分「天門冬醯胺」,免疫系統「餓」一下竟然更強更具攻擊力,6名鼻咽癌晚期患者經臨床試驗,其中4人腫瘤大幅縮小,1人腫瘤完全消失。這是全球首個將代謝免疫應用於臨床的研究,為癌友們帶來新治療希望。 2025/03/26 12:48 生活 醫藥
小細胞肺癌自備發電機!凶猛原因解密 新藥開發露曙光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小細胞肺癌被稱為肺癌中的「癌王」,增生快速難透過篩檢早期發現,患者確診時九成已經擴散轉移,平均存活率不到一年。台大醫院參與跨國研究計畫,解開促進小細胞肺癌高度侵襲性的秘密武器,原來腫瘤宛如有太陽能板可自主發電,同時發現河豚毒素可抑制發電,減少腫瘤轉移、延長小鼠存活率,讓新藥開發露出曙光。 2025/03/12 13:21 生活 醫藥
免疫治療提高晚期肺癌存活 日本作法讓病人用得起藥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總統賴清德宣示2030年達成癌症死亡率降低1/3,肺癌連續13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首位,主因確診時多已晚期,專家學者認為,除了靠公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發現早期肺癌,也應接軌國際指引,放寬健保給付免疫治療的門檻,病人部分負擔是可行且合理的作法,避免看得到藥卻用不起。 2025/01/11 16:05 生活 醫藥
席琳狄翁成她確診關鍵!雙腿黏地難跨步 竟是僵硬人症候群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腳就像黏在地上,跨不出去,多次卡在斑馬線」,一名30幾歲女子兩年多前雙腿異常沉重,原以為是運動傷害,但復健治療也無法緩解肌肉僵硬感,日常走路、洗澡都深受影響,直到國際巨星席琳狄翁罹患僵硬人症候群的新聞曝光,她改看神經內科,經檢查後確診相同罕病。 2024/12/13 12:06 生活 醫藥
淋巴癌6度復發不放棄 7旬婦幸運成首例健保給付CAR-T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國內首例健保給付CAR-T細胞治療的張女士,對抗瀰漫性大B淋巴瘤約十年,歷經化療和自體幹細胞移植仍六度復發,所幸她和先生沒有放棄,原本打算賣房子籌措1200萬元自費接受CAR-T治療,老天爺眷顧讓他們迎來健保給付的好消息,2024年1月接受CAR-T治療至今穩定控制癌細胞。 2024/11/07 17:26 生活 醫藥
健保給付CAR-T治療滿週年!42人省3.4億 第二款藥品將引進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健保給付CAR-T細胞治療滿一週年,共有59人申請,其中42人通過給付,每人819萬、共計約3.4億的醫療費用全由健保支付。健保署署長石崇良今日(11/7)透露,台灣將有第二款CAR-T藥物,美國品牌藥商正準備申請藥證。 2024/11/07 16:28 生活 醫藥
昂貴療效又不明!消基會控細胞治療4問題 籲衛福部查不法業者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近幾年來,細胞治療或免疫治療在媒體報導及醫師的引薦下,帶給癌症患者治療的新希望。看到病患或病患家屬,為了搶救懸命,視細胞治療如江海中之浮木,即使是一線希望,仍不惜砸鍋賣鐵,或扺押貸款,甚至賣房,努力一拚,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今點出4大狀況,包含費用昂貴、療效未有公開透明資訊、救濟上業者沒有人為疏失保險、未經核准業者執行的不法問題,呼籲主管機關應公開成效,並應主動積極查察不法進行細胞治療的業者,避免這些不肖業者在利益當頭的情況下損害病患的權益。 2024/11/06 15:53 生活 醫藥
肝癌復發新希望!6旬男腫瘤擴散 中榮新療法治癒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台中61歲陳姓男子為C型肝炎帶原,5年前發現肝臟有2.5公分的腫瘤,診斷為早期肝癌,接受腹腔鏡切除左肝;2年前肝癌復發,數顆1公分左右的腫瘤散落肝臟四處。因陳男先前已接受開刀治療,經與中榮醫療團隊商討,進行兩次載藥微球栓塞,並搭配全身性免疫藥物,陳男治療腫瘤完全消失,目前處於完全治癒狀態。 2024/11/02 13:24 生活 醫藥
汪建民肺腺癌逝!末期化療頂多活1-2月 亞洲男吸菸易無標靶可救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藝人汪建民去年11月確診肺腺癌第4期,癌細胞已擴散至骨頭及腦部,經多次化療仍不敵病魔於今年10月7日過世,享年56歲。胸腔科醫師表示,末期肺腺癌轉移腦部若沒有標靶藥物,只靠化療頂多活一到二個月,亞洲女性沒吸菸的病人平均六到七成有標靶突變基因,亞洲男又吸菸,有基因突變機率掉到三成。 2024/10/08 16:01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