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頂級球星最怕半月板損傷!北醫創新黏合療法 提高再生力

頂級球星最怕半月板損傷!北醫創新黏合療法 提高再生力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半月板破裂是少數橫跨老中青三代的膝部疾病之一,更嚴重衝擊球星職涯,美國職棒洛杉磯天使隊主砲「神鱒」楚奧特去年二度因此傷退,巴西足球巨星內馬爾復健一年才回歸。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研究團隊研發出特殊的注射式組織膠,可提升半月板組織的再生能力,為半月板損傷治療帶來全新突破。
減少因病失能!急性後期照護需求增 健保署擬擴大適應症

減少因病失能!急性後期照護需求增 健保署擬擴大適應症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急性後期照護(PAC)」如同復健衝刺班,收置腦中風、創傷性神經損傷、脆弱性骨折、衰弱高齡等疾病,幫助病人恢復自主功能,減少失能而需要長照。隨著高齡化對PAC需求增加,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將檢討擴大PAC適應症、PAC時間彈性調整以及PAC之後的銜接,新作法預計明年下半試辦。
健保雲端系統升級!可查心臟支架、人工關節 防檢查損壞

健保雲端系統升級!可查心臟支架、人工關節 防檢查損壞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健保雲端系統是醫事人員查詢病人用藥情形的重要工具,健保署今年推出2.0優化版本,重點包括新增人工電子耳、心臟血管支架、人工關節等重要植入物查詢,避免病人於接受MRI等各項檢查或處置時可能損壞植入體;肺癌篩檢影像保存從6個月延長至12個月;用藥安全部分強化主動提示功能。
骨折後漸成O型腿!他才知關節變形 北醫2招保膝免換膝

骨折後漸成O型腿!他才知關節變形 北醫2招保膝免換膝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骨折宿疾多留意,小心多年後膝關節變形。61歲藍先生因左膝關節疼痛、無法蹲跪,久而久之形成O型腿,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而就醫,檢查發現疼痛主因竟是10多年前骨折引起的膝關節內翻變形,嚴重可能要進行人工關節置換。醫療團隊採用新式保留手術,成功「保膝不換膝」,術後恢復良好。
鬼月手術禁忌打破!骨科、醫美不減反增 尤以熟齡族占大宗

鬼月手術禁忌打破!骨科、醫美不減反增 尤以熟齡族占大宗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鬼月手術不再是禁忌,尤其近五年明顯改變,醫師指出,以往拉皮等侵入性美容手術在農曆七月會減少約二到三成,新冠疫情之後,60歲以上長者意外對美容手術需求增加,鬼月避免出國反倒願意手術。此外,暑假也是骨科手術高峰,長者多趁此時換人工關節,家裡年輕人放假可以幫忙術後照顧。
夯全台「16蹲」解密!始祖是瑪丹娜 改善漏尿又助性!醫示警這群人不能試

夯全台「16蹲」解密!始祖是瑪丹娜 改善漏尿又助性!醫示警這群人不能試

【陳亮諭/綜合報導】男團Energy復出後新歌《星期五晚上》,MV當中的舞蹈動作「16蹲」暴紅,在全台颳起旋風,引發16蹲模仿潮,從警消、政壇、校園等各界人士陸續跟進,就連日本知名舞團Avantgardey也開跳,甚至再創高難度的單腳16蹲,令人驚嘆。究竟16蹲為何這麼紅?又有哪些益處和風險?模仿時有哪些細節要注意?《知新聞》帶讀者一次了解。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