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
詐團無所不騙,每日千人受害、財損破億,總統誓言打詐,人民真能安居?《知新聞》專訪被害人、詐團、第一線辦案檢警,讓讀者看清詐騙真貌。

減少因病失能!急性後期照護需求增 健保署擬擴大適應症

生活 醫藥
2024/12/28 19:27
林芳如 文章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急性後期照護(PAC)」如同復健衝刺班,收置腦中風、創傷性神經損傷、脆弱性骨折、衰弱高齡等疾病,幫助病人恢復自主功能,減少失能而需要長照。隨著高齡化對PAC需求增加,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將檢討擴大PAC適應症、PAC時間彈性調整以及PAC之後的銜接,新作法預計明年下半試辦。

急性後期照護如同復健衝刺班,幫助腦中風、創傷性神經損傷、脆弱性骨折、衰弱高齡等病人恢復自主功能。林芳如攝 zoomin
急性後期照護如同復健衝刺班,幫助腦中風、創傷性神經損傷、脆弱性骨折、衰弱高齡等病人恢復自主功能。林芳如攝
分享 連結 下載App

把握三到六個月復健減少失能

健保署自2014年1月1日起分階段實施,腦中風急性後期照護自2014年1月1日起實施;燒燙傷急性後期照護自2015年9月9日起實施,其餘創傷性神經損傷、脆弱性骨折、心臟衰竭、衰弱高齡病患等各類照護自2017年7月1日起實施急性後期照護。

石崇良指出,糖尿病、高血壓容易併發心腦血管疾病,每年約有46萬人次因腦血管疾病就醫,急性期要把握黃金時間取血栓或溶血栓打通血管,急性後期照護也要把握三到六個月的黃金時間做復健,挽回自主功能,減少後續失能需要長照。

急性後期照護朝3方向檢討

高齡化社會對急性後期照護的需求會愈來愈多,石崇良說,可能一個敗血症就造成自主功能快速下降,或者換了人工關節卻需要復健才能恢復正常生活,因此,未來PAC將從三方向檢討,一、擴大PAC適應症,二、現行PAC以一個月為原則,未來會依據病情和個人狀況彈性調整PAC時間。三、PAC之後的銜接,包含居家醫療、社區日照或住宿式長照機構。

石崇良表示,預計2025年上半年檢討PAC,下半年試辦新方案並且推估預算,在討論2026年健保總額時納入規劃。

健保署長石崇良(左起)與員郭醫院院長郭鐘添、醫師郭亭亞。林芳如攝 zoomin
健保署長石崇良(左起)與員郭醫院院長郭鐘添、醫師郭亭亞。林芳如攝
廣告

高齡化對急性後期照護需求增

石崇良今日視察員郭醫院,該院有感於彰化縣老年人口日益增加,以急性後期照護為主要定位,收置腦中風、創傷性神經損傷、脆弱性骨折、衰弱高齡四種疾病,並提供住院、日照、居家三種模式幫助病人急性疾病後的「功能回復」,是少數模式齊全的承作醫院。

員郭醫院的住院患者在高強度的執行復健之下,功能逐漸提升,也可於專案期限內轉換成居家模式,復健治療團隊每週至個案家執行5~6次復健,病人可於自己熟悉的環境下獲得全人照護,繼續在家好好生活。

知新聞 Line 官方帳號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知新聞年度報導
# 急性後期照護 # 健保 # PAC # 腦中風 # 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