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精症男求子18年靠AI技術圓夢 「STAR」方法讓妻子懷孕了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美國一對夫妻因為不孕症,在嘗試懷孕18年後,終於在人工智慧(AI)的協助下懷上了第一個孩子。根據美媒周四(7/3)報導,這種名為「STAR」的方法,利用AI來辨識並恢復曾認為自己完全沒有精子的男性體內隱藏精子,再透過體外受精(IVF)受孕,成功創造首例透過STAR方法成功懷孕的案例,預產期將在今年12月。 2025/07/04 19:02 國際 熱搜話題
台灣年輕大腸癌發生率居全球前三!40歲起篩檢 死亡率降4成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40至49歲男女的大腸癌發生率均高居世界前三名,國民健康署自今年將大腸癌篩檢起始年齡從50歲下修至45歲,台大醫院最新研究證實,相較於50歲才開始做糞便潛血檢查,提前自40至49歲間開始篩檢,可顯著降低大腸癌發生率23%、死亡率42%,每檢查1548人即可預防一例大腸癌。 2025/07/03 15:31 生活 醫藥
花6年生雙胞胎竟罹乳癌!健保給付免疫治療 年省200萬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我想活下來!」Amanda歷經6年人工生殖才獲得雙胞胎,沒想到孩子5歲多時,她被宣告罹患早期三陰性乳癌,為了陪伴孩子長大,毅然選擇自費200多萬元治療,但並非每位病友都能負擔新藥藥費,好消息是今年6月起,免疫藥物治療與PARP抑制劑正式納入早期三陰性乳癌的健保給付,每人可年省近200萬元,讓「希望」變得公平。 2025/06/26 18:54 生活 醫藥
台大醫院新院長免遴選「由他決定」 8人有機會!8/1揭曉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將於7月底卸任,國內醫院龍頭肩負教學、研究、服務三大任務,外傳新任院長人選有8位,包含6位現任副院長、外科部主任、內科部主任,有別於台大醫學院院長是遴選委員會選舉,台大醫院院長由台大校長陳文章決定,最終是誰出線,將於8月1日就職典禮揭曉。 2025/06/26 07:00 生活 醫藥
台灣年輕腸癌增逾1.5倍 女子半年腹脹像孕婦確診晚期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40-49歲大腸癌發生率近年增加超過1.5倍,一名39歲女性半年內肚子大得像孕婦、大便變得稀軟,吃一點東西就覺得腹脹,就醫檢查確診晚期大腸癌。醫師分析肇因除了不良生活作息,吃太多高脂肪、紅肉與加工食品會破壞腸道菌群平衡,壞菌釋放有害代謝物引發腸道慢性發炎、黏膜損傷,進而增加瘜肉生成並誘發大腸癌。 2025/06/25 18:18 生活 醫藥
早期篩檢阿茲海默症 專家揭關鍵在Tau蛋白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隨著台灣核准兩款阿茲海默症新藥,失智症早期篩檢相當重要,台灣現行只能使用量表和規範來判斷病人「很可能」是阿茲海默症,但阿茲海默症只是失智症的其中一種,醫師指出,相較於類澱粉蛋白在阿茲海默症症狀出現前即可能沉積,Tau蛋白的出現則與神經損傷、病情惡化高度相關,是評估是否啟動治療的關鍵生物標記。 2025/06/25 13:59 生活 醫藥
屈公病境外移入創18年新高 印尼感染占八成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屈公病境外移入創18年同期新高,疾病管制署今(6/24)日表示,國內新增2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為本國籍30多歲男性及外國籍30多歲女性,感染地均為印尼,均因入境時有發燒等不適症狀,經機場檢疫站攔檢及採檢送驗後確診。 2025/06/24 16:55 生活 醫藥
新冠死亡39例創今年新高 1歲童咳一天就哮吼、肺炎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國內新冠疫情延續,雖呈緩降趨勢,惟仍於高原期,疾病管制署今(6/24)日提醒,新冠重症及死亡病例數仍多,上周新增39例死亡為今年單周新高。上周新冠併發重症個案有一位北部一歲女童,從未接種疫苗,咳嗽隔天就發燒、呼吸急促,就醫檢查有哮吼、肺炎,在加護病房治療後目前轉入一般病房。 2025/06/24 16:12 生活 醫藥
首例阿茲海默症百萬新藥開打!13萬人符條件 家屬:不是神藥、但延緩退化值得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亞東醫院今(6/23)上午完成首例阿茲海默症新藥施打。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表示,推估全台約13萬名患者符合「早期阿茲海默症+類澱粉蛋白陽性」的用藥條件,但因治療費用約每年新台幣100至150萬元,實際可施打人數仍受限。 2025/06/23 10:21 生活 醫藥
林芳郁失智|台大醫陳晉興曝他從賺錢科轉苦窮急診科 感念恩師總往最難跑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罹患失智症引起各界惋惜,林妻整形外科名醫林靜芸出書分享自己從挫敗中學習成為一個照顧者,今天(6/22)新書發表暨林芳郁教授文化基金會成立記者會。林芳郁桃李滿天下,記者會中由曾為林芳郁學生的台大外科部主任陳晉興醫師開場致詞,感謝恩師林芳郁典範,永遠往最困難之處去! 2025/06/22 13:39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