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輕壓男子乳頭竟噴血60公分 男乳癌無痛硬塊!好發年紀落這區間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乳癌不只有女性罹患,男性也有機會,好發年紀落在60到70歲。苗栗縣一名62歲王姓男子乳頭連續數個月出血求診,醫師輕壓其乳頭,竟噴出約60公分高的細血柱,切片化驗確診為男性乳癌,經乳房根除手術且藥物治療,病情已獲得控制。 2024/11/06 14:34 生活 醫藥
熟女腹部脹痛多日 竟是卵巢癌晚期!馬偕1招降低復發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一名49歲女性因腹部脹痛多日到醫院急診,電腦斷層顯示多處腹膜腫瘤合併腹水以及肋膜腔積液,腫瘤指數上升,最後確診卵巢癌,為降低復發風險,馬偕醫院採用手術結合腹腔內熱化學療法(HIPEC)。臨床證實,與僅接受手術和傳統化療相比,接受HIPEC的患者中位存活期延長1年,死亡風險降低約3成。 2024/10/25 13:06 生活 醫藥
飛翔片|25歲女罹「最惡」乳癌!抗癌4年赴澳洲跳傘圓夢 親揭心路歷程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2020年全球防疫COVID-19時,當時在澳洲打工度假的25歲賴姓女子,洗澡時意外摸到左側乳暈有約5元硬幣大小異物感,2個月後腫塊快速變成壘球般大,且左乳變形疼痛,在疫情嚴峻時歷經一波三折返台就醫檢查,確診為「最惡」三陰性乳癌第4期,賴女勇敢積極治療,面對落髮、疼痛毫不畏懼,抗癌至今四年,腫瘤未復發、轉移,她在今年暑假重新踏上澳洲,完成了跳傘挑戰,一圓因病中斷的夢想。 2024/10/17 18:15 生活 醫藥
肺癌、肺腺癌哪裡不同?「非小細胞癌」是關鍵 陳文茜、陳佩琪受其折磨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藝人汪建民昨(7日)因罹患肺腺癌4期逝世,享年56歲。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妻子陳佩琪、資深媒體人陳文茜曾罹患肺腺癌,落客星希亞抗肺腺癌第四期12年,今年4月過世。澄清醫院指出,肺腺癌是指肺臟中的腺體細胞產生病變,好發於女性,腫瘤擴大較慢,初期症狀不明顯,發現時往往是第三或第四期,移轉速度快且死亡率偏高。 2024/10/08 15:02 生活 醫藥
名列柯文哲隨身碟內?賴香伶發聲親回 卻遭指柯智庫每月撥5萬給她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涉京華城弊案,北檢原定今天早上第5度提訊他,但柯文哲今早臨時向看守所人員表示不願出庭應訊,外界揣測與媒體報導柯文哲被搜出的USB隨身碟內,出現高虹安、賴香伶的名字有關。而賴香伶本人發聲,強調所有款項均如實申報、從監院可查知,從未與威京集團有任何接觸,勿捕風捉影、三人成虎。不過具綠營色彩的網路名人「四叉貓」劉宇指稱:「柯文哲智庫(台灣新故鄉)每個月撥款五萬元給妳」! 2024/10/01 15:43 政治 首都風雲
檳菸酒族注意!台中5旬男染惡習暴瘦 竟是雙癌「鎖喉」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台中市50歲李姓男子,因工作壓力大,染上抽菸、喝酒及嚼檳榔長達20多年,突然出現吞嚥食物時總會卡住甚至反溢吐出,加上短期暴瘦7公斤,就醫檢查發現,其下咽處有腫瘤,又揪出中段食道惡性腫瘤,旋即安排化療、放療、手術等分階段療程,三年來維持病情穩定不復發,也讓他珍惜活著的每一天。 2024/09/28 10:43 生活 醫藥
罕見顱底腫瘤誤認鼻竇炎!北榮四手聯彈 男子幸運保嗅覺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單側鼻塞、一直聞到臭味別輕忽!陳先生原以為是鼻竇炎,沒想到就醫診斷為罕見惡性腫瘤「顱底嗅覺母神經細胞瘤」,以往這類腫瘤常侵犯雙側嗅神經,為徹底清除往往需犧牲嗅覺功能,陳先生幸運地腫瘤僅在單側,台北榮總團隊透過兩人四手從另一側鼻孔進入,不僅清除鼻腔及顱底腫瘤還保住嗅覺,術後搭配放療,追蹤四年未復發。 2024/09/25 16:49 生活 醫藥
92歲柯爸罹癌、肺積水!醫師推估第4期:預後可能不太好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京華城弊案越演越烈,民眾黨主席柯文哲5月斥資4300萬買下立法院附近的中古商辦,也被外界懷疑恐與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金流有關,柯妻陳佩琪昨秀出銀行帳戶選舉補助款入帳、分三期支付屋款及支付仲介服務費的所有明細,反擊流言,並透露柯爸罹患癌症,正進行化療中,柯文哲曾交代「不要擔心我,只要看好爸爸。」醫師分析,柯爸很有可能罹癌第4期,且「預後真的不太好。」 2024/09/13 15:28 生活
秘魯前總統藤森癌逝享壽86歲 強人沾貪腐醜聞蒙塵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秘魯前總統藤森謙也(Alberto Fujimori)周三(9/11)不敵長期與癌症抗爭逝世,享壽86歲。藤森一生頗具爭議,身為日本移民之子,在任期間把秘魯從經濟崩潰的邊緣拉回,也因為侵犯人權和腐敗遭到定罪入獄,但他矢口堅稱所有作為全是為了國家利益。 2024/09/12 10:33 國際 寰宇要聞
心肌梗塞名醫運動減壓 老街古早味天然酸梅湯最讓他怕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是造成國人死亡的兩大殺手,早期篩檢、積極治療有助降低死亡率,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黃群耀特別注重減壓,因為除了飲食習慣,壓力也會傷害心血管,多年前食安風暴後則讓他開始避免添加物太多的食物,另外還會根據年齡、體質針對風險較高的部位定期深度健檢。 2024/09/07 13:00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