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告:再生能源供應破紀錄 全球碳排量仍連4年創新高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能源在日常生活和產業發展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根據產業機構「能源研究所」(Energy Institute,EI)發布的年度報告,再生能源在內所有形式的能源供應去年均創下新高,然而在化石燃料使用持續增加情況下,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量仍連續4年改寫歷史高點。 2025/06/27 15:15 國際 熱搜話題
八仙塵爆10年!500受害者求償百億纏訟進度曝 最高法院定調「八仙也要賠」 【記者丁牧群/台北報導】八仙樂園2015年6月27日發生彩色派對塵爆慘案,造成15死、484人輕重傷,悲劇發生至今已10年,當時主辦活動的呂忠吉2018年被依業務過失致死罪判最高刑度5年定讞,去年服刑期滿已出獄,但相關十多件民事求償案均仍由法院審理中,主要爭點是八仙樂園業者應否賠償,其中消基會共協助432名受害者、家屬提起團體訴訟,2案分別向呂忠吉與名下2公司、八仙育樂公司求償12.7億元、72.9億元,加上其餘受害者個別求償案,求償總金額近百億元。最高法院去年作出指標性判決,明確指出八仙公司應負賠償責任。 2025/06/26 09:20 社會 法庭
豐田章男脫口「電動車污染更多」 害電動車被罵成「碳炸彈」 【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豐田汽車會長豐田章男今年4月接受《汽車新聞》(Automotive News)採訪內容,最近在網路上瘋傳,原因是他當時表示,900萬輛電動車的排放影響,相當於2700萬輛混合動力車。據他所說,這意味著1輛電動車的污染程度相當於3輛混合動力車。 然而,專門報導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替代能源車的美國媒體《INSIDE EVs》,在上周的報導中指出,許多媒體對豐田章男的言論大加讚賞,稱這是確鑿地承認電動車是「碳排放炸彈」(carbon bombshell),這造成人們對電動車更廣泛的懷疑。 2025/06/20 07:20 財經 產業脈動 國際焦點
碳有價時代來臨! 法人:碳費成投資篩選器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台灣2025年正式進入碳有價時代,今年5月啟動碳費試申報,明年5月開始繳交碳費,提供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免徵額度,00922基金經理人蘇鼎宇指出,「碳費」也是個投資篩選器,建議投資人率先布局積極減碳、提升能源效率或關注碳權交易的企業。 2025/05/31 16:16 財經 股市基金
1個月大嬰染新冠併發肺炎 酸中毒住加護七天還在喘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國內新冠疫情連續七周上升,上週新增102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及19例死亡,其中一位南部1個月大男嬰是今年感染新冠併發重症年紀最小個案,因咳嗽、發燒、流鼻水就醫,檢查發現呼吸喘、肺炎,收住加護病房期間甚至出現酸中毒,發病七天至今仍有點喘,還在加護病房治療。 2025/05/27 15:19 生活 醫藥
核三停機台灣零核電時代 學者籲:政府應將核電廠延長使用年限制拉長至60年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隨著核三廠二號機於2025年5月17日下午卸載,5月18日凌晨起正式除役,台灣結束了近半世紀的核能發電歷程,正式邁入「零核電」時代。多位學者專家今(19日)表示,政府要做的事就是核電廠延長使用年限制延長至60 年。 2025/05/19 11:39 能源
核電明歸零! 大潭電廠增建機組及三接將扮演穩定能源供應重任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核三廠2號機明天正式除役後,台灣進入非核家園,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視察觀塘接收站(三接)及大潭電廠增建燃氣機組整體工程與測試運轉進度,對於中油、台電與施工團隊努力克服挑戰,使試俥進度已達初期供氣及機組接受調度目標予以肯定,並鼓勵持續戮力達成穩定供氣及供電目標。 2025/05/16 17:20 能源
劉世芳上任近1年!內政部政績一次看 嘆「預算刪凍」讓基層沮喪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內政部長劉世芳上任將滿周年,內政部今舉行「向國人報告-內政部的每一天」記者會,公布這一年來的政績。媒體提問關切這一年最大的挑戰,劉世芳直言就是「預算不足」,今年預算碰到亂流,院會突如其來的刪凍,讓基層公務員感到沮喪,但「守護國人安全不能打折」,她說面對壓力。「可以唉聲嘆氣但不要氣餒。」 2025/05/15 16:32 政治 黨政要聞
前總統蔡英文參訪環球晶子公司Topsil 徐秀蘭:深化台灣丹麥產業交流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前總統蔡英文近日赴歐參訪,特別走訪位於丹麥的環球晶圓子公司 Topsil GlobalWafers A/S(Topsil),實地了解其在綠色轉型與半導體材料創新方面的成果。此次參訪行程中,Topsil分享其在再生能源導入、自動化製程及循環水資源管理等方面的實際經驗,充分展現永續製造的落實成效,亦體現台灣與丹麥在科技創新與淨零轉型上的共同願景。此行不僅強化雙邊在能源與半導體產業的合作契機,也對環球晶圓集團深化國際連結、強化全球永續布局具有重要意義。 2025/05/15 08:40 財經 產業脈動
豐田董座親揭未盲目追求電動化原因 「生產太多電動車反增加碳排放」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豐田因切入電動車的速度較慢而面臨不少批評,但在董事長豐田章男看來,背後卻有其深思熟慮的原因,身為「多能源戰略」的倡導者,豐田章男再次解釋豐田沒有「盲目追隨完全電動化」的原因。 2025/05/03 15:35 財經 產業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