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
詐團無所不騙,每日千人受害、財損破億,總統誓言打詐,人民真能安居?《知新聞》專訪被害人、詐團、第一線辦案檢警,讓讀者看清詐騙真貌。

海豚秀退場5|回歸讓海豚自由選擇 動團:靠牠娛樂是社會教育出問題

生活
2024/12/12 07:30
問問 文章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全台僅存2家海豚秀即將落幕,業者積極轉型求生存,因內容挨轟無聊難吸客,恐因收入減少影響海豚照護,動保團體認為,民眾質疑不好看,是社會教育出了問題,把一個物種當成娛樂工具對待,表面上看到的是鯨豚禁止表演,實際上是回歸讓海豚有自由選擇的能力,外界可能認為動團想擋人財路、不顧別人家庭死活,其實最無辜的是動物。

動團認為目前的圈養環境並不好,把一個物種當成娛樂工具在對待,是社會教育出了問題。陳卓邦攝 zoomin
動團認為目前的圈養環境並不好,把一個物種當成娛樂工具在對待,是社會教育出了問題。陳卓邦攝
分享 連結 下載App

動團關注是否違反海豚自然行為

海保署受訪時稱「動團不反對並接受海豚適當的跟人互動」,參加過海保署海豚相關會議的關懷生命協會倡議主任周瑾珊認為,與人互動的解釋空間比較大,若海保署這樣說,是把動團當成一個背書團體,動團在會議上是「就事論事」立場來講,這些海豚的需求喜歡、習性或圈養環境需要到怎麽樣的程度對生活更好,我們強調的「不是不能夠跟人接觸」,因為包含飼育員的照料。

周瑾珊說明,核心概念是「後場前台化」,就是在海豚生活照顧上才是最貼切實際狀態,而不是像現在透過表演劇情化、演員化、擬人化的方式向大眾做介紹,其中很多的與人互動的部分是完全基於娛樂需求,一些行為違反海豚的自然行為,這樣的與人互動有必要嗎?

動團的核心是希望確實知道個體海豚的需求,現在的管理方式都是團體式的管理,但不是每一只海豚都可以接受這樣的照料方式,如果為了要刺激票房,設計了一些比較娛樂性質,甚至聲光音效等搭配故事性,是不是有違反海豚自然行為、剝奪海豚自然選擇的權利,這才會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圈養的海豚已經習慣飼育員的照料。陳卓邦攝 zoomin
圈養的海豚已經習慣飼育員的照料。陳卓邦攝

海豚原本就可在大海過活 非為人類而活

如果一隻海豚個性是不喜歡接觸這麽多人類,那業者有沒有讓海豚可以選擇不在多人面前表演,針對海豚議題,大家表面上看到的是鯨豚禁止表演,實際上後面的是回歸讓海豚有自由選擇的能力。

業者轉型但民眾不埋單,收入不佳恐影響照護,周瑾珊認為,大家都會認為動保團體想擋人財路、不顧別人家庭死活,但其實最無辜的是動物,為什麽那些動物要被拿來作展示,成營利的工具,說業者也有好好照顧,但原本海豚可以在大海過活,即便野外壽命要自己面對的生存風險高,但那就是海豚活在這個地球上的樣子,不是為了人類而活。

周瑾珊直言,今天真的讓海豚不是為了人類娛樂,且有很多錯誤認知、對待海豚卻被民眾「哈哈哈」帶過,轉型過程確實業者承擔很多現實的壓力,我們在會議裡面也有去討論,但不該因為收入減少就停留在「看表演」,這樣永遠沒有辦法去真正認識到海豚。

業者嘗試轉型展演內容,但若民眾不願買票進場,最後受影響的還是這些動物。梁建裕攝 zoomin
業者嘗試轉型展演內容,但若民眾不願買票進場,最後受影響的還是這些動物。梁建裕攝
廣告

放生或圈養都需深刻評估

會議有討論繼續飼養還是放生,周瑾珊認為,海保署算是還蠻有誠意的,討論其實是蠻細緻,但要怎麼執行出來,還是看海保署有沒有採取「堅定的立場」,還是哪邊風向大就往哪邊倒下,放生有在評估,只是說現在台灣有沒有適合放生的條件、國外有沒有適合可以收養的庇護所。

海豚是一個家庭結構很強的物種,是不是真的把牠們全部拆散各分東西就是好的,要去做很深刻的評估之後才能確定,不是一句話要放生或是繼續圈養,但目前的圈養環境真的不是那麽好,也不是業者兩難,各方海豚本身也兩難,動團的期待或大家希望前進的方向都需要去衡量。

獨家專訪|從夢幻職業到妖魔化!末代訓豚人陪到退場:無法狠心說走就走

海豚秀退場2|從火箭人炫技到轉圈!遠雄海洋獸醫嘆污名化 「保護牠就要認識牠」

海豚秀退場3|最新評估報告出爐 民怨展示無聊!海保署:就是我們想要的

海豚秀退場4|農業部新版展演辦法2要點 防六福村狒狒逃跑再演

海豚是群居動物,台灣周圍海域並沒有適合放生的條件。梁建裕攝 zoomin
海豚是群居動物,台灣周圍海域並沒有適合放生的條件。梁建裕攝

疫情期鳥獸散!動團稱沒停止關心

針對業者提及,疫情期間是他們唯一沒有遇到動團的時間點,遇事大家就鳥獸散,對於指控,周瑾珊舉例,香港海洋公園在疫情期間確實也是有營運上的狀況,政府給予很大的補助,他們就利用這段時間做了很大的改善,我們對鯨豚表演的關心是從來沒有停止過,是各領域都在關心,不是只盯著鯨豚,也還有修法上等不同面向關心,是一個議題牽著一個議題,呈現出一個根本的問題,只是剛好這個時間碰到根本問題,

對疫情時間都沒有去關心,說實在,疫情期間就不會有那麽多遊客,海豚就不用表演,是要表演給誰看,另外要強調「社會教育」部分,如果民眾質疑怎麽都不表演、不好看,那就是社會教育出了問題了,把一個物種當成娛樂工具在對待,海豚是活生生的個體,講難聽一點,票房越好的時候,越可能出現錯誤資訊散布的最嚴重。

園區改變展演內容後,越來越難吸引遊客。陳卓邦攝 zoomin
園區改變展演內容後,越來越難吸引遊客。陳卓邦攝

動團建議:以聲光影音取代動物的沉浸式教育

長期關注海豚議題、非正式立案的動團「海豚微笑應援會」,雖未受邀參與討論,但也做出相關回應,海豚微笑應援會認為,國際的趨勢與國內動物保護意識覺醒的所造就的這股「轉型」推動力,已經不是動團與業者之間的對抗,而是勢在必行的方向,建議業者不應再把各界要求「轉型」的驅動力視為被迫。

建議業者主動出擊一改過去「以動物」為主的娛樂展演,改為結合以聲光影音取代動物的沉浸式教育,在提供豐富娛樂體驗的同時,帶入知識教育,同時也可以說明展演場所為何不再有呼拉圈、頂球的活動、這些活動可能有哪些疑慮,進而培養觀眾的同理心。

另外,觀眾的反應可能是來自於長久以來社會對於展演場所樣貌的預期心理,顯見過去業者的行銷是非常深植人心,所以建議妥善的規劃活動中的動物保護教育環節,把它變得既專業又有趣,變成場所的熱點,並善用行銷策略或是在入場前與參觀者充分的溝通,逐漸翻轉社會整體的印象,並創造出展演場所的新樣貌。動團都會很樂意協助內容的規劃與宣傳。

海豚微笑應援會強調,相信在第一線照顧動物的飼育員要配合任何制度的改革或現場的調度,一定都是最辛苦的,在轉型勢頭上也是首當其衝,所以要不斷釐清的是,動團一直以來監督、提醒的都是制度問題,而非針對個人。

知新聞 Line 官方帳號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詐團無所不騙,每日千人受害、財損破億,總統誓言打詐,人民真能安居?《知新聞》專訪被害人、詐團、第一線辦案檢警,讓讀者看清詐騙真貌。
# 動物 # 海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