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核電歸零2|高電價來臨? 專家:2大關鍵才能止血台電虧損

能源
2025/05/17 00:23
芮內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近期台電鉅額撥補案在立院持續攻防,隨著5月17日台灣全面進入非核家園後,台電財務壓力恐加劇。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中舜指出,撥補無法過關台電財務壓力更加惡化,且單靠撥補恐怕也只能短期止血,更關鍵的是強化監管機制及改革電價穩定基金的運作模式,才能改善台電虧損。

台電千億撥補案持續在朝野攻防,加上進入非核家園後,恐讓台電財務壓力加劇。資料照 zoomin
台電千億撥補案持續在朝野攻防,加上進入非核家園後,恐讓台電財務壓力加劇。資料照

政府可設立有條件撥補機制

陳中舜分析,目前台電的虧損結構並非短期現象,即便撥補通過,根據台電送交立法院的報告,2024及2025年度仍預估持續虧損數百億元,顯示問題根本未解。建議政府應效法美國聯準會當年對花旗銀行的做法,設立「有條件撥補」機制,不僅給予資金挹注,同時對台電各部門設定清晰的改善目標與里程碑,並逐季檢視成效,強制台電提出虧損來源及具體改進計畫。

陳中舜表示,「電價穩定基金」原本是台灣電力市場的重要風險緩衝機制,其設計理念是平緩國際能源價格波動,避免短期劇烈衝擊。然而多年來運作失衡,例如在蔡英文政府執政時期雖短期壓抑了電價,卻也耗盡穩定基金的資源,一旦外部衝擊發生,像是俄烏戰爭引發能源成本飆升等,台電立刻陷入嚴重虧損。

「國際上如歐盟國家,電價穩定基金的使用方式更透明、精準,並強調針對弱勢戶發放現金補助,直接抵銷電價上漲帶來的生活衝擊。」陳中舜指出,歐盟多國都在電費帳單中徵收一小部分作為能源保障金,一旦能源危機發生,這筆資金會迅速投入市場,不僅限於壓低電價,更用來對抗因電價上升所帶動的通膨效應。反觀台灣,補貼電價的模式常是普發式,無差別補貼所有用電戶,導致效益有限。

陳中舜分析,目前台電的虧損結構並非短期現象,即便撥補通過,問題根本未解。林林攝 zoomin
陳中舜分析,目前台電的虧損結構並非短期現象,即便撥補通過,問題根本未解。林林攝

電價穩定基金餘額已歸零

根據資料,電價穩定基金由台電公司設置並管理,性質類似於內部平穩準備帳戶。每年度決算後,揭露其增減變動情形,以利各界檢視監督。然而近年來,由於國際燃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台電公司出現虧損。2022年,台電未達合理利潤,決議將當時剩餘的電價穩定準備金全數提撥(共404.33億元),導致基金餘額歸零。

目前,電價穩定基金的餘額已為零,無法再用於撥補台電虧損。政府面臨如何彌補台電虧損與穩定電價的雙重挑戰。先前有專家建議,應重新檢視電價公式,增加反映碳成本與能源轉型投資的彈性因子,並考慮設立新的電價穩定基金,以平衡電價波動對民生經濟的影響。

電價穩定基金的餘額已為零,無法再用於撥補台電虧損。林林攝 zoomin
電價穩定基金的餘額已為零,無法再用於撥補台電虧損。林林攝

建立精準補貼與長期監管並行制度

陳中舜認為,與其無止盡地動用納稅人的錢為全民補貼電價,不如建立一個精準補貼與長期監管並行的制度。例如,針對低收入戶直接發放現金或能源補助券,讓資源集中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群,同時要求台電內部進行全面審視與結構改革,才能避免陷入「撥補、虧損、再撥補」的惡性循環。

他也提醒,動輒以企業如台積電為主要加價對象,短期看似合理,但長期下來不僅打擊產業競爭力,也使企業對投資台灣產生質疑,甚至尋求個案減免及談判,反映出目前電價政策的零碎與被動。

陳中舜說,現階段可以把電價穩定基金轉型為實質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同時推動電力市場的中長期改革,有望助電價機制回歸正常軌道。

相關新聞:

核電歸零1|10大建設到核四爭議!47年落幕 供電難題正面對決

核電歸零3|2奈米製程佔高雄市總用電逾1成 3大產業考驗供電穩定

核電歸零4|核能退出台灣發電選項 靠再生能源及天然氣能補上缺口?

推動電力市場的中長期改革,有望助電價機制回歸正常軌道。林林攝 zoomin
推動電力市場的中長期改革,有望助電價機制回歸正常軌道。林林攝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台電 # 非核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