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作業車近10年逾30多起事故 勞動部首辦國際認證訓練班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近10年高空工作車事故累積30多件,屬於高風險機械設備器具之一,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勞安所)與國際高空車操作人員訓練機構(IPAF)合作,完成國內首次高空工作車種子人員培訓及取得國際證照,共有16人完成課程並通過考核,可獲得IPAF證照,持證人員可於多個國家直接操作高空工作車。

勞安所表示,高空工作車主要作為乘載作業人員於高處作業,近10年高空工作車事故發生30餘件,屬於高風險機械設備器具之一,災害類型有墜落、被夾被捲、被撞及交通事故等,事故原因以人員未具備操作資格、未確實使用安全防護具及未落實作業計畫等居多,因此,加強人員操作訓練,是改善高空工作車作業安全的重點事項。
勞安所指出,依《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雇主對於高空工作車,應指派經特殊作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人員操作,目前國內高空工作車人員訓練的機具及相關教材,以距離地面10米的訓練高度為主,這個高度符合現行大部分業者常用的高度。
不過,勞安所強調,隨著產業發展,大型建物、廠房或公共設施的高度及作業方式,變得更加嚴苛與複雜,例如陸域風機維修、離岸風機基樁製造、10層以上建物或電力系統維護等場域,所在的作業高度往往高於40米,甚至有達百米左右,雖然目前受訓合格高空工作車人員,未被禁止在這樣的高空場域工作,但操作人員職能是否能足以勝任,存有疑慮。

勞安所指出,去年底勞安所與國際高空車操作人員訓練機構(IPAF,International Powered Access Federation)合作,首次將國際高空車操作人員訓練課程引進國內,完成國內首次國際高空工作車專業培訓班試辦,建立培訓中文化專業教材,培訓場地及場地設施也經國際授權認可。
勞安所說明,首批受訓學員19人中,共16人完成課程並通過考核,合格人員可獲IPAF證照,並登錄於IPAF合格人員名錄,持證人員可於多個國家直接操作高空工作車。
勞安所強調,本次培訓可帶來許多效益,包含降低職災發生機率、提升操作人員人力資本、增加產業競爭力,以及建立技術合作與在地支援模式,還有推動證照國際化、帶動教育訓練產業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