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罹肺腺癌四期 柯煒林曝心聲:淚水在眼眶打轉

生活 醫藥
2025/07/30 15:03
陳力維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曾主演台灣電影《破浪男女》、以電影《濁水漂流》入圍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的香港演員柯煒林,今(30)日突然在社群平台發文,震驚宣布自己確診罹患肺腺癌第四期,由於自今年5月開始持續咳嗽,服用抗生素無效後進行檢查才發現。儘管面對突如其來的噩耗,柯煒林仍展現堅強與樂觀,看到家人親友比他自己更難過,而他淚水雖然在眼眶打轉,卻表示「打慣逆境球」,強調將如常生活,直至病情明朗化才歸隊。林口長庚醫院肺腫瘤科主任柯皓文指出,肺腺癌有3大異常症狀須警覺,早期篩檢是存活關鍵!

金馬獎最佳男配角、香港男星柯煒林今(7/30)日親曝罹患肺腺癌四期。翻攝自柯煒林臉書 zoomin
金馬獎最佳男配角、香港男星柯煒林今(7/30)日親曝罹患肺腺癌四期。翻攝自柯煒林臉書

📌 本文摘要重點 (這是什麼?)

  1. 柯煒林確診肺腺癌第四期,已開始標靶治療並暫停演藝工作。
  2. 台灣肺腺癌患者年齡層下降,現已見三十多歲個案,與空氣污染及家族史相關。
  3. 國健署自2022年7月起提供高風險族群每2年1次免費LDCT篩檢。

演藝事業高峰突遇病魔 曾參與多部台灣電影

柯煒林不僅曾入圍金馬獎及香港電影金像獎,其精湛演技在業界獲得廣泛好評。他近期也參與了台灣電影《破浪男女》及《大濛》的演出,演藝事業正值上升期。

而今天午後,柯煒林在臉書發文900字長文,開宗明義就點破「我確診肺腺癌第四期。」震驚演藝圈友人、粉絲。他在文中透露,雖然平時常喊著想放假,但其實非常熱愛工作,甚至多數時候「沒有把工作當工作」,而是全情投入並享受其中。他提及,每次看完醫生後,第一時間就是致電經紀人討論如何應對未來工作。甚至在檢查完成出院當天,他回家洗完澡後便立即投入排戲,因為「反正待在家也只是等待」。

已開始標靶治療 暫停工作盼病情明朗歸隊

柯煒林坦承,在看似工作開始順利之際,卻被診斷出罹癌。目前他已開始服用標靶藥物,但尚不清楚身體會有何反應與副作用,未來是否能重返舞台,也將取決於後續的身體狀況。他表示:「我需要暫且退下來,直至病情明朗化才可歸隊。」這也意味著他的演藝工作將暫時停擺。

酒窩仍在、笑得更大聲 感謝支持拒絕「加油」

面對病魔,柯煒林展現出非凡的豁達。他表示,診斷出癌症至今,看到身邊的人比他更難受,淚水雖然在眼眶打轉,但「酒窩還在」。他幽默地說:「猜想天沒有那麼快想收走這個酒窩的,這個業務用酒窩聽說好多人喜歡,你收走它,它會x到你飛天,哈。」並鼓勵自己及他人:「這個時候,能笑的,要笑得更大力。」

柯煒林特別感謝經紀公司的支持。他希望如果外界有機會遇到他,請「別跟他說加油」,只要一個微笑點頭或一個動作,讓他知道「同在」就足夠了。他堅定地表示:「放心,沒事的。我打慣逆境球,如常生活,生活如常。Love you all。」展現出其樂觀堅毅的生命態度。

肺癌常年居我國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國健署提醒國人注意肺部七大警訊。翻攝自國健署官網 zoomin
肺癌常年居我國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國健署提醒國人注意肺部七大警訊。翻攝自國健署官網

肺腺癌年輕化趨勢

柯煒林驚傳罹患肺腺癌第四期,再次引發社會對肺癌議題的關注。台灣肺癌學會理事、林口長庚醫院肺腫瘤科主任柯皓文曾接受《知新聞》訪問表示,肺腺癌作為一種由基因突變導致的癌症,其成因至今仍是醫學界探討的重點,但近年來已有越來越多研究指出,空氣汙染,特別是PM2.5,以及家族史是兩大重要的可能成因。

空氣汙染與PM2.5:肺腺癌重要因子

柯皓文指出,肺腺癌的發生與基因突變密切相關,但究竟是何種因素觸發這些基因突變,仍是當前醫學界努力探究的「大哉問」。然而,近年來的研究證據越來越明確地指向空氣汙染,尤其是細懸浮微粒PM2.5,是導致肺腺癌的一個重要原因。他提及,2023年已有學術期刊發表研究成果,明確指出PM2.5與肺腺癌的成因之間存在關聯。此外,EGFR基因突變也是可能性之一,這屬於後天基因突變。除了環境因素,家族史也被視為導致肺腺癌的另一個重要可能因子。

國健署提醒,遠離肺癌有效防範注意事項。翻攝自國健署官網 zoomin
國健署提醒,遠離肺癌有效防範注意事項。翻攝自國健署官網

肺腺癌好發年齡層下降:篩檢意識提升影響

柯皓文觀察到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肺腺癌的好發年齡正在年輕化。他表示,十多年前,肺腺癌主要好發於六、七十歲的族群,但現在已下降到四、五十歲,甚至偶爾可見三十多歲的個案。他推測,這可能與民眾對自身健康更加重視,以及篩檢管道的增加有關。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數據,約有85%的肺腺癌個案在診斷時屬於0至1期的早期患者,而約有15%的患者在診斷時已進展到2至3期,甚至是第4期的晚期階段。

3大異常症狀須警覺:慢性咳嗽、疼痛或咳血

柯皓文提醒,肺腺癌在初期多數情況下並無明顯症狀,這也是其難以早期發現的原因之一。然而,他指出,如果出現「咳嗽超過3周的慢性咳嗽」,或是突然出現類似中風、嚴重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就必須特別留意。他解釋,以疼痛為例,有些患者可能是肺部腫瘤已轉移至頭部或背部骨骼等部位所致。但他也強調,民眾無須過度緊張,不過若出現「咳血」的狀況,則務必高度警覺,應立即就醫檢查。

早期篩檢為關鍵:LDCT篩檢與良好生活習慣並重

柯皓文強調,癌症的「預防」相較困難,更關鍵在於「篩檢」。他建議,若本身有肺癌家族史者,應在40至45歲以上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篩檢。至於較年輕的個案,也可評估自費接受篩檢。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充足睡眠和均衡飲食,對於整體健康維護也至關重要。柯皓文補充,若不幸確診肺腺癌,則會依照對應的期別進行治療,通常早期患者可接受手術後治療,而標靶治療則多針對晚期患者。

國健署2022年7月1日起,提供肺癌高風險族群每2年1次免費LDCT檢查服務。資料照片,林芳如攝 zoomin
國健署2022年7月1日起,提供肺癌高風險族群每2年1次免費LDCT檢查服務。資料照片,林芳如攝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柯煒林 # 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 肺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