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關稅敲定!25%降至15% 川普揭條件:對美投資、開放市場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趕在美國對等關稅開徵大限屆滿前夕,總統川普周三(7/30)宣布,已與亞洲重要盟邦之一南韓達成貿易協議,南韓輸美產品將從25%關稅降至15%,而南韓則同意向美國投資3500億美元(約10.45兆元台幣)。美國的亞洲貿易夥伴稅率大多已揭曉,但仍未公布對台灣的關稅。

川普7月30日在社群網站發文,宣布與南韓達成一項全面貿易協議,他寫道「我們已同意對南韓徵收15%的關稅。美國不會被徵收關稅」。
南韓總統李在明31日也證實,美韓關稅磋商已達成協定。
根據川普公布的協議,南韓將向美國提供3500億美元(約10.45兆元台幣),用於由美國擁有和控制、且由川普選定的投資。
可能開放汽車、農業貿易
彭博指出,川普宣布的投資基金,類似日本為成功降低關稅而承諾設立的5500億美元(約16.4兆元台幣)主權財富基金。
川普也表示,南韓同意完全開放與美國的貿易,「接受包括汽車、卡車、農業等在內的美國產品」。彭博分析,這很可能以符合美國機動車輛安全標準生產的汽車和卡車的形式出現,且南韓不會提出任何額外要求。

南韓同意購買美國能源
目前尚不清楚該協議是否保證美國會對南韓汽車及汽車零件徵收折扣關稅,這也是近期兩國談判中關鍵的癥結點。
此外,南韓將向美國購買價值1000億美元(約2.98兆元台幣)的液化天然氣或其他能源產品。此前,歐盟承諾在未來3年內購買價值7500億美元(約22.4兆元台幣)的美國能源產品。
報導指,川普在達成框架貿易協定時,會強調應對美國的投資和採購承諾,尤其是與美國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相關。

李在明兩周內訪美
川普預告,南韓總統李在明將在未來兩周內訪問華府,舉行雙邊會晤,具體投資數額屆時再公布。
南韓被徵收15%的對等關稅是數月談判最終成果,身為美國第六大貿易夥伴,南韓避免了原定於8月1日生效的25%的關稅。
對於南韓政府來說,談判尤其微妙,因為今年6月新接任總統的李在明總統曾考慮允許美國牛肉和白米進一步進入南韓市場;這是政治敏感話題,並曾在2008年引發大規模抗議。
■相關新聞:
解析|與美國達15%關稅協議 南韓揭付出和保住了什麼

印度課徵25%關稅
李明博讓步可能會激怒農民,使得執政蜜月期破裂,並導致其政黨分裂。在經歷了數月政治動盪後,李在明於6月贏得大選,促使企業和消費者信心回升,股市飆升至創紀錄水平。
30日稍早,川普也宣布將對印度課徵25%關稅,另還對印度加上懲罰性措施。但他未進一步說明懲罰性措施的內容。
在美國設定的8月1日最後期限前的最後幾周,數個亞洲國家競相爭取更有利條款。日本獲得15%的新關稅稅率,但附帶一項投資承諾。日本官員後來澄清,這些承諾幾乎全部以貸款而非現金的形式提供。
印尼和菲律賓分別獲19%,越南20%。泰國和柬埔寨面臨36%的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