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力挺衛福部!新增中藥商登記資格 健全供應鏈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藥師團體日前上街抗議衛福部以行政命令擴大解釋,違法放寬中藥販售資格,不過中醫師公會、中藥商同業公會及中國醫藥大學中藥資源學系今日(4/24)齊聲力挺衛福部政策,有助中藥產業現代化、強化專業分工、健全供應鏈,中藥商主要負責中藥材的基原辨識、加工炮製及儲藏管理等專業工作,這些均非藥師的專業領域。

衛福部於2025年3月18日發布解釋令,核釋《藥事法》第103第2項後段條文規定,新增國內公立或私立大學中藥或生藥相關學系畢業生,在學期間修畢中藥核心課程35學分,於中藥販賣業藥商實習一年以上者,得向地方政府衛生局申請核發「經營中藥事實證明書」,申請登記為中藥販賣業藥商。
此解釋令引發藥師團體強烈反彈,認為可能削弱藥師在中藥領域的專業角色。中藥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謝慶堂表示,此解釋令並未涉及中藥調劑業務,亦未逾越藥師的專業範疇,中藥商主要負責中藥材的基原辨識、加工炮製及儲藏管理等專業工作,這些均非藥師的專業領域。
謝慶堂說,中藥商熟悉中藥材的特性,能夠有效辨識與處理各類中藥材,確保其品質與安全。此外,中藥商在進口中藥材時,亦負責把關其來源與品質,防止不良品流入市場。近年來中藥商數量急劇減少,從20年前的1.5萬家減至目前約7千家,預計10年內將不足3千家,此趨勢若不加以遏止,將嚴重影響中醫藥產業的供應鏈,進而影響民眾的用藥權益。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詹永兆表示,隨著中醫利用率攀升,中藥材需求快速增加,整體產業供應鏈也面臨人力斷層與專業傳承挑戰,我們高度支持衛福部發布的《藥事法》第103條新增核釋,這是促進中藥產業現代化、強化專業分工、健全供應鏈的關鍵推力,透過法規制度與專業人才培育雙軌並進,將有助於穩定基層中藥服務、延續文化價值。

中國醫藥大學中藥資源學系系主任張文德指出,中藥產業鏈涵蓋從前端農業種植到後端產品製造與行銷,每一環節都需專業人力投入,其中「從農到藥」的關鍵階段更是確保中藥材安全、有效、高品質的基礎。然而,隨著環境變遷與人才流失,長期投入此階段實務工作的中藥商正面臨嚴重斷層,導致產業鏈穩定性倍受挑戰,整體永續發展亮起紅燈。
中藥資源學系自成立以來,肩負起中藥人才培育的使命,課程橫跨藥用植物學、中藥鑑定、中藥製劑與藥理學等多元專業,結合現代科技、生技研發與產業管理,全面培養具備實務操作與國際視野之中藥專才。張文德呼籲各界共同關注人才斷層問題,強調透過教育與政府政策攜手合作,為台灣中醫藥產業開創穩健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