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職亞運」明年台灣主辦 技能競賽裁判籲建立國手培訓研究中心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第47屆國際技能競賽上個月落幕,台灣選手獲獎率高達86%,對於技能人才的培訓,選手出身的國際技能競賽裁判長侯世光今(24)日建議,應該建立技能國手人才培訓研究中心,透過研究,才知道要用什麼方法,提升國手的技術能力,另外,也要有適當場域,作為技能國手培訓基地。
今年第47屆國際技能競賽9月在法國里昂舉行,我國選手獲得2金、3銀、10銅、28優勝的佳績,獲獎率高達86%,名列世界第四。另外,明年我國將舉辦被稱為「技職亞運」的第3屆亞洲技能競賽,這是1993年之後,我國再次取得國際技能賽事主辦權。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今天下午舉行「匠心卓著.暢談技能路」座談會,邀請勞動部次長許傳盛、總統府資政沈榮津、技能競賽傢俱木工職類裁判長侯世光等人進行座談,討論技能培訓、技職教育的議題。
回顧本屆國際技能競賽,台灣選手的參賽經驗,許傳盛說,勞動部為此培訓選手長達約9個月,但出國比賽需要解決很多意外,例如今年出發前,以為法國不會太冷,沒想到賽事中,氣溫一度降低到10°C以下,氣溫可能影響選手在比賽過程的發揮,都考驗團隊如何克服。
不僅如此,許傳盛提到,部分國際技能競賽的國手是第一次出國,面對大型比賽會緊張,所以此次安排了心理師隨行,可以協助選手調整心理狀態。
侯世光本身是技能競賽選手出身,他在木工名校公東高工就讀時,就參加了1968年首次全國技能競賽,後來畢業後又選上國際技能競賽選手,還在賽場上拿下銅牌佳績,目前是國際技能競賽的裁判長。
對於技職人才的培育該如何進行,侯世光建議,可以透過書籍、影片等媒介,介紹技職領域表現傑出者的故事,讓各界對於技職人才有更多的認識。
他也提到,國際技能組織(WSI)有和台灣合作,在台灣設立「WorldSkills能力建構中心」,用於推廣技能發展,具體工作包含訓練、交流等,建議能力建構中心可以對於技能發展有長遠、策略性的規劃。
此外,侯世光表示,應該建立技能國手人才培訓研究中心,透過研究,才知道要用什麼方法,提升國手的技術能力。他也建議,要有適當場域,作為技能國手培訓基地,如退場學校的校地就很適合。
另外,侯世光也呼籲,產業人才、技能選手的培訓,可列為勞動部的KPI(關鍵績效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