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歸零3|2奈米製程佔高雄市總用電逾1成 3大產業考驗供電穩定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進入AI時代,資料中心成為重要設備,但是耗電也成為最大問題,台電在2024年8月宣布,為確保電力系統穩定與安全,參考新加坡、韓國經驗,透過用電控管,引導用電量5MW以上資料中心,暫定桃園以北地區的資料中心申設,優先至擁有充足再生能源的中南部地區設廠,顯示在AI龐大用電需求下,仍有電力吃緊疑慮。

算力中心用電成業界關注議題
根據台電之前指出,以5MW為標準,是因為這樣的電力可供應約2千多戶的住宅使用,且一般企業及科技的AI運算和研發所需的超級電腦用電量通常不超過5MW。
但設立算力中心已成趨勢,除了NVIDIA(輝達)外,包括鴻海(2317)、正崴(2392)、翔耀實業(2438)、緯創(3231)都陸續宣布要成立算力中心,由於算力中心需要耗費大量的電力,也讓用電問題再度成為產業界話題。

半導體、電動車及資料中心佔用電前3名
和碩(4938)董事長童子賢之前也預估,隨著AI需求開始爆發,台灣的用電需求也將是全球成長最明顯的地方,他也預估到2030年,台灣用電成長的前3名,將分別是含先進晶片製造封裝,第2是電動車,第3則是AI運算中心。

其中先進晶片製造部分,台積電目前擁有4座12吋超大晶圓廠,包括晶圓12廠、晶圓14廠、晶圓15廠及晶圓18廠。根據統計,以2奈米製程為例,每小時生產約耗掉20萬度電力,等於是小家庭50年的用電量。而台積電2奈米先進製程,年用電量達37億度,約佔2023年高雄市總用電量12%。

夜間尖峰備轉容量率恐略低於6%
國科會轄下智庫DSET日前也發布報告指出,2025至2027年,在最壞的情境下,台灣夜間尖峰備轉容量率(Percent Operating Reserve,是用來衡量每日供電可靠度的指標。計算方式如下:系統運轉淨尖峰供電能力-系統瞬時尖峰負載(瞬間值)÷系統瞬時尖峰負載(瞬間值)×100%),最嚴重的狀況,可能偶爾略低於6%,顯示先進製程擴廠的用電需求成長,對台電供電能力的衝擊。
另外在電動車部分,根據台電推估,以目前大客車及汽(機)車登記數量全面電動化進行電力需求估算,估算電動車新增用電量約為205.3億度,約占2030年總用電量的7.82%。

設立新機房首先考量重點為供電穩定
IDC機房廠商是方指出,現今AI伺服器愈來愈「貴重」,新世代資料中心無論是電力容量、樓地板承重、抗震能力到水冷、氣冷兼備的散熱系統等基礎設備,都需要全面進化,才能滿足嬌貴的AI伺服器要求。在設立新機房的時候,電力是否穩定供應狀況是第一個考慮的重點,如果無法取得充足且穩定的供電,那就要找新的地方。
是方指出,畢竟對機房業者來說,沒有電,就沒辦法做生意。而是方在內湖設立的第二機房,就是附近有高壓電路可以供電,才決定設立新機房,目前也已陸續啟用。
能源業者透露,就目前的市場需求,綠電是遠遠不足,往往有新的綠電開出,就會被搶光,尤其很多資料中心又以100%綠電為訴求,當然也有資料中心直接跟綠電廠商合作,讓綠電能「直供」,只不過具有這樣能力的廠商畢竟還是少數,隨著各種AI應用持續增加,穩定的電力供應,甚至是穩定的綠電,也將成為未來產業能否順利的發展的先決條件。
相關新聞:
核電歸零1|10大建設到核四爭議!47年落幕 供電難題正面對決
核電歸零2|非核時代電價恐再漲? 專家提2大關鍵因素才是解決之道
核電歸零4|核能退出台灣發電選項 靠再生能源及天然氣能補上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