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團指私校聘高官任教「經營政商關係」 大學自主!教育部沒法可管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高教工會日前批評,中信金融管理學院延攬多位曾任行政院副院長、立委等高官擔任教師,質疑以辦學名義經營政商關係。對此,教育部指出,有透過各種方式,減少退休軍公教再任私立學校,但也強調,私校聘任前高官,跟其原先的職務,不見得有直接關係。教育界人士則認為,聘任教師是大學自主,且其資歷、人脈,對學生未必是壞事,並無不當。

高教工會先前因反對《私校退場條例》修正發出聲明,內容提及中信金入主興國管理學院(現改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影響師生權益,結果遭該校提告。高教工會近日又揭露,該校延攬10位曾任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秘書長、主計長、交通部次長、立委等高官擔任教師,但授課時數卻遠低於大學老師平均時數,甚至有5位過去三年沒有開課記錄。
高教工會還指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的「生官比」,平均90位學生就聘任一位前高官、立委,睥睨100多所公私立大專院校。高教工會質疑,中信金是否以「辦學」為名義,透過掌握、利用公共校產與資源,在高教領域經營綿密政商關係。

對於高教工會所質疑,高官轉任私校教師議題,教育部說,教育部對於減少退休軍公教人員再任私立學校,向來非常重視,先前配合年金政策,訂定退休軍公教人員再任私立學校,支領薪酬超過基本工資,應停發月退休金的規定,此一規定雖被宣告違憲,但教育部仍透過相關措施,如限制私立學校使用教育部獎補助款,支付退休軍公教人員薪資等,希望降低此類人員退休再任的情形。
教育部強調,私立學校基於校務推動發展、學術教學發展,進用具有豐富行政經歷,或教學經驗的退休人員以傳承經驗,與再任者本身原任的職務,難謂有直接關係。

至於外界質疑教育部高階人員退離後,再任私立學校,可能影響行政監督及資源分配,教育部強調,對於各項競爭型計畫審查,均訂有嚴謹且客觀的審核機制,由學者專家組成委員會進行評審,過程謹守利益迴避原則,也有內控機制把關,審查結果可受社會大眾檢視,沒有偏袒特定私立學校。
針對高教工會指控,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聘用許多前高官擔任教師,教育界人士認為,聘任教師是大學自主的範圍,且大學聘任教師不需要教育部同意,若非一退休就擔任大學校長、董事長等學校高層,僅擔任教師,並沒有不當。

該名教育界人士也說,曾擔任高官的資歷,對於學生來說,可能是難得的經驗,且他們的人脈,對於提供學生實習等機會,也可能有幫助,未必是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