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軍人半月軟骨嚴重耗損!上下樓折磨 輔大赴美取經移植成功 【記者曾伯愷/新北報導】退伍軍人曹男熱愛運動,因前十字韌帶斷裂,到多家醫院手術卻導致「半月軟骨」嚴重耗損,喪失原有關節緩衝功能,常人簡單上下樓梯動作,對他來說都是殘酷折磨。他接受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運動醫學中心洪嘉鴻醫師治療,進行「半月軟骨移植手術(MAT)」,如今不僅重拾健康、順利返回工作,術後半年還可慢跑,重拾身心健康。 2025/07/02 17:12 生活 醫藥
網紅醫轟門診打抗生素!急診醫揭注射室獨立 不感染化療病人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為讓病床有效運用,改善急診壅塞,健保署推行「門診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OPAT),讓輕度感染症病人免住院,在門診即可治療,不過胸腔科醫師質疑讓打化療的癌症病人跟感染症患者在同一空間很危險。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許建清說,許多醫院早施行OPAT多年,化療和感染症注射室都會隔開,注射室也跟門診看診區隔,不影響門診業務。 2025/06/28 16:55 生活 醫藥
屈公病境外移入創18年新高 印尼感染占八成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屈公病境外移入創18年同期新高,疾病管制署今(6/24)日表示,國內新增2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為本國籍30多歲男性及外國籍30多歲女性,感染地均為印尼,均因入境時有發燒等不適症狀,經機場檢疫站攔檢及採檢送驗後確診。 2025/06/24 16:55 生活 醫藥
鐵腿別亂按摩!4情況愈按愈糟 該冰敷或熱敷一招判斷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出國旅遊走路太多導致鐵腿,按摩舒緩當心愈按愈糟!醫師提醒,若有局部發熱、明顯腫脹、開放式傷口或已經行動受限,可能是扭傷、拉傷或肌腱發炎,應避免按摩。痠痛該冰敷還是熱敷,最簡單的判斷原則是「紅腫熱痛就冰敷;肌肉僵硬緊繃就熱敷」,同理,有急性發炎、傷口、痛風發作期或關節紅腫熱痛者應避免泡湯,以免加劇發炎。 2025/06/08 16:54 生活 醫藥
睽違3年復出世壯運摘金 獲封「噴射機阿嬤」很開心:跑得快才有人稱讚 【記者毛琬婷/台北報導】現年88歲的台灣「噴射機阿嬤」林潘秀雲18日在2025年雙北世壯運田徑女子85+組100公尺跑出27秒10成績奪金,這也是她因傷休息3年後傷癒復出重返賽場,她表示,很享受努力後的成果,也因為這次比賽讓她想起過去運動的感覺,未來也想要繼續跑下去。 2025/05/18 15:43 體育 大運動場
糖尿病害骨質如海砂屋!婦跌倒才知骨鬆 健保擴大給付用藥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83歲鄭女士有30年糖尿病史,今年初在家不慎跌倒後一直腰部疼痛,檢查才發現早罹患骨質疏鬆症。65歲以上長者常見慢性病除了三高,骨鬆也不容輕忽,停經後婦女、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長期使用類固醇等都是高風險族群,出現駝背、變矮超過四公分、站立直視前方時後腦無法貼到牆時,應及早篩檢,積極治療預防骨折。 2025/05/07 15:54 生活 醫藥
9旬嬤膝蓋變形23度 仍忍痛下田工作!「這一招」讓她恢復還能深蹲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台中一名長年務農的91歲陳姓阿嬤,雙膝因過度使用導致嚴重退化,甚至痛到無法行走,每周到診所打止痛針,強忍苦痛下田工作,由於阿嬤有三高、心律不整等問題,家屬憂心她是否能承受手術風險,經台中大甲李綜合醫院跨科合作,先處理心律不整等潛在風險,再分次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讓阿嬤重拾行動自由,不但能下田、深蹲,下個月將準備參加白沙屯媽祖遶境。 2025/04/23 19:17 生活 醫藥
屈公病疫情創18年新高!多來自印尼 關節痛到身體彎曲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今年國內屈公病確定病例創18年同期新高,疾病管制署表示,2025年截至目前累計11例境外移入屈公病病例,為2007年10月列入法定傳染病以來同期新高,感染地以印尼為多,與登革熱最大差異是會出現長期關節痛,「痛得將身體彎起來」,可持續數週至數月,甚至數年。 2025/04/22 16:12 生活 醫藥
消化不良、便秘竟活化免疫 加劇僵直性脊椎炎病情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約70%的免疫細胞集中於此,腸道功能受損或失衡將影響免疫系統正常運作。一名近六十歲男子因僵直性脊椎炎疼痛不已,長期服用消炎藥物不僅沒改善還日益加重,醫師問診發現男子自小受便秘與消化不良困擾,檢查顯示他的腸道處於高度發炎與免疫活化狀態。 2025/03/23 10:30 生活 醫藥
腎臟醫學會痛斥江守山醫療詐騙!名人代言不實醫療廣告清單一文看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名人代言產品常見,食藥署今天公布113年度10大違規食藥廣告,共5個名人因代言產品涉不實挨罰各4萬到216萬元。醫師提醒,「亞健康」者易被健康食品誇大療效吸引,恐延誤就醫。 2025/03/20 16:31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