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賴政府拆招美對等關稅大棒!採購投資誠意滿載 黨政人士曝樂觀跡象

政治 黨政要聞
2025/07/05 07:00
法亞施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台灣對美國關稅談判成果帷幕將掀開,行政院、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近來三緘其口,避談稅率估算,事實上去年政院嗅到關稅變動可能性,在新成立的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下組「台美經貿工作小組」拉高對美磋商層級,同時也展開資源盤點,並透過總統賴清德前後幾場公開場合及投書,替美國深深在意的貿易失衡給出解方。黨政人士評估3點跡象,樂觀表示台灣對等關稅稅率不可能差,台灣若受打擊,全世界也都躲不過。

美國對等關稅措施考驗閣揆卓榮泰帶領下的台灣經濟韌性,副院長鄭麗君2度率團到華府談判,秘書長龔明鑫則率上百家企業團赴美尋找投資機會。資料照 梁建裕攝 zoomin
美國對等關稅措施考驗閣揆卓榮泰帶領下的台灣經濟韌性,副院長鄭麗君2度率團到華府談判,秘書長龔明鑫則率上百家企業團赴美尋找投資機會。資料照 梁建裕攝

美國總統川普4月2日宣布對台灣等近60國加徵11%~50%不等的「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緊接按下暫停鍵,給出90天寬限、談判期至7月9日。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行政院經貿辦總談判代表暨政委楊珍妮5月1日、6月25日兩度率政府團隊到華府實體磋商,據了解,在第二輪談判內容未定案,團隊返台後向院長卓榮泰報告,仍持續跟美方聯繫溝通。

鄭麗君領軍對美談判小組。資料照 梁建裕攝 zoomin
鄭麗君領軍對美談判小組。資料照 梁建裕攝

政院保守封口怕錯估稅率

有關單位對外封口閉談稅率評估,政院發言人李慧芝3日僅簡短回應媒體,「台美雙方持續就對等關稅議題磋商跟溝通,有關談判內容跟結果,會等到適當時機再跟國人報告。」一名政院人士坦言兩難,低估、高估都危險,高估關稅會造成國內恐慌,低估又會被罵太樂觀、沒確實掌握,只能打保守牌強調持續溝通,直到美方掀牌為止。

台灣是出口導向的經濟體,出口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65%,中國大陸及香港市場雖是我國出口市場首位,但占比逐年下滑至去年的31.7%,來到近23年最低點;美國去年晉升為台灣第二大出口市場、占比23.4%,超越東協市場的占比18.5%。

也因此,美國對進口貨品在原有關稅外,加徵「對等關稅」直接衝擊國內大大小小的企業群,政院人士表示,2018年美中貿易戰,大量廠商回流,推升工業產品出口總值占台灣出口美國的99%,其中,資通訊產品占了7成,包括AI、伺服器、電腦、筆記型電腦、顯示卡、IC產品等,這些資通訊品項在WTO「資訊科技協定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reement 」ITA1、ITA2協定下,關稅都是零。

取自財政部「113 年我國出進口貿易概況」報告 zoomin
取自財政部「113 年我國出進口貿易概況」報告

美粗暴加稅背後有憑有據

事實上政院去年早嗅到關稅大戲氛圍,川普競選期間將開徵巨額關稅當作一帖經濟良藥,川普當選後,政院立刻成立「台美經貿工作小組」,由鄭麗君、政院秘書長龔明鑫領軍,相較原先經貿談判辦公室,拉高對口層級,同時展開大盤點。

而總統賴清德也在政院盤點後,陸續在台灣美國商會謝年飯(3/20)、接見美國訪賓(3/21)、錄影回應對等關稅(4/6)、投書外媒(4/10)等管道,公開承諾擴大採購美國農產品、工業品、石油、天然氣、軍事裝備,並提出「台灣+1」投資佈局美國及全球市場,加速「東向」腳步。

美國貿易局透過簡單公式對各貿易國量身打造的對等關稅,背後目的是為了糾正貿易失衡狀況,吸引廠商回流、外國投資,川普透過進口稅轉動國內經濟齒輪,運作有跡可循,且非胡亂出招。

政院人士表示,川普有很多法律工具可用,在其第一任期就曾根據《1962年貿易擴張法》232條款,宣布對對鋼(25%)、鋁(10%)及其衍生品徵收關稅,後來部分國家透過協商豁免關稅;之後依據《1974年貿易法案》第301條對中國展開多波關稅徵收,引發中美貿易戰。

川普第二任期,今年1月第一波先對加拿大、墨西哥、中國課徵的芬太尼關稅,依據的是《國家緊急法(NEA)》、《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3月12號引據「232條款」,對所有進口的鋼鐵鋁材料、製品加徵25%關稅;4月2號以貿易失衡嚴重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與經濟利益為由,根據IEEPA發布行政命令宣布,課徵10%基準稅率,並對「嚴重違規國」課徵對等關稅;4月3號又根據「232條款」對進口汽車及零配件課徵25%關稅,政院人士說「川普覺得關稅是解決貿易逆差、吸引外國投資的最直接方式,要各國來協商談判」,背後確實有國家法律憑據。

擴大對美採購、投資

我政府、民間企業對美展現滿滿誠意,不僅台積電允諾加碼投資美國千億美元、環球晶在德州設立全美最大的12吋矽晶圓廠,龔明鑫5月率138家台灣廠商赴美參加「SelectUSA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外交部規劃在德州休士頓蓋「Taiwan Tower」,推進台美雙向投資招商。

除此,台灣中油跟阿拉斯加天然氣管道開發公司(ADGC)月前已簽署意向書,擬採購600萬噸天然氣;彰化合興農畜牧生產合作社與美國德隆公司飼料簽訂採購備忘錄,預計每年從美購入12萬噸飼料;外交部、農業部並將在今年9月組團到美國採購農產品,縮小貿易逆差。

增加軍事採購也是我政府對美談判其一籌碼,外媒月前曾披露,台灣將提出150億美元的軍購清單,爭取購買60架F-35隱形戰機、4架先進鷹眼預警機、10艘退役戰艦、400套愛國者飛彈等武器,國防部長顧立雄僅低調表示,在國防部完成建案程序,並獲賦預算之前,不會對外透露詳細項目。

不具名黨政人士觀察,台美從川普第一任期起經貿關係變更緊密,雙邊長年來搭建不同對話平台,包括TIFA(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EPPD(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到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有架構、議程進行的默契,加上經貿辦總談判代表楊珍妮都參與其中,所以這一次能很快反應,對接起來。

行政院政委暨經貿辦總談判代表楊珍妮。資料照 李柏毅攝 zoomin
行政院政委暨經貿辦總談判代表楊珍妮。資料照 李柏毅攝

美國也在找台階下

「從現在氣氛看來,稅率不可能差」黨政人士樂觀分析,第一、美國內部也有壓力,原物料上漲已嚴重,再大漲關稅下去,美國企業還沒回流,民生物價飆漲恐先讓共和黨期中選舉大敗,川普政府不會希望發生如此狀況。其次、半導體先進製程9成都在台灣,即便台積電拓廠亞利桑那州,也需要3、5年興建,美國科技產業合作需要台灣,他認為美國喊課稅,是找理由讓台灣擴大採購原油、武器等。

該人士指出第三點,台灣已經誠意十足擴大對美採購、投資,川普也數度提到台灣,應該會給台灣一個好的稅率結果,當作示範,鼓勵他國效仿大買美國商品、投資來獲得關稅減免,這才符合國際政治運作;假若台灣開出種種條件,還受到高稅率打擊,他國勢必不會有動力跟美國談,該人士強調,「台灣受打擊,全世界也會受打擊」,美國顧及國內民生,實則在找台階給大家以及他自己下。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對等關稅 # 川普 # 經貿辦 # 行政院 # 卓榮泰 # 鄭麗君 # 龔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