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攜手亞東、中山、高榮、奇美四大醫療體系 共同啟動「MedBobi 2.0 整合平台」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為因應醫護人力吃緊的挑戰,工研院今(21)日宣布攜手亞東醫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與奇美醫院,共同啟動「MedBobi 2.0 整合平台」,打造臺灣首個以「臨床語料(臨床上常用的溝通術語)與AI模型訓練」為核心的智慧醫療共創平台。 2025/07/21 15:29 財經 產業脈動
「無痛除毛」恐傷膚!網售光能除毛儀竟違法 台中查獲16業者開罰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隨著夏季將至,光能除毛儀器成為熱門商品,但台中市食品藥物安全處提醒,該類產品屬第二等級醫療器材,依法不得透過網路販售。從2023年起至今,已查獲16件違規網售案件,其中9件為台中市業者,另有7件為外縣市業者,皆已依法移請當地衛生局辦理。 2025/07/17 13:18 生活 醫藥
日本IP網站販售未核准「血糖手錶」 最重罰千萬、關3年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隨著國人對自身健康關注度提升,市面上出現愈來愈多標榜可監測血糖、血壓等數值的穿戴式裝置。不過,衛福部食藥署公布,網域架設於日本的境外網站「SAVEMORE好物嚴選」,販售的全方位健康管理智慧血糖手錶,並未取得醫療器材許可證及合法查驗登記,可依《醫療器材管理法》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1000萬元以下罰金。 2025/06/29 15:01 生活 醫藥
治療脊椎退化特材變便宜!健保給付2成費用 下半年上路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治療脊椎退化疾病使用「脊椎間體護架(CAGE)」,有助人工骨與自體骨融合得更好,現行健保已全額給付PEEK材質、後開術式,但副作用較小的鈦金屬、混合材質或其他術式須自費,為了減輕病人負擔,健保會決議將原本須全額自費的CAGE改為自付差額,健保給付20%費用,民眾可省下2萬到9多萬元,預計今年下半年上路,一年約1萬人受惠。 2025/06/26 18:50 生活 醫藥
赴日掃貨不踩雷3表一次看 藥水等總量限36瓶、8醫材數量限制不同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暑假快到了,許多民眾出國旅遊會在當地購買食品、藥品、化粧品等。衛福部食藥署提醒,要遵循「僅供自用,不得販賣」的原則,以食品為例,膠囊錠狀食品每種最多12瓶,合計不超過36瓶、一般食品重量6公斤以下,且價值在1000美元以下;另外,常見的玻璃安瓶(Ampoule),「不能作為化粧品容器,個人自用需申請」。《知新聞》整理入境食藥醫粧懶人包,血拼回國不踩雷! 2025/06/25 14:00 生活 醫藥
華碩捐贈10套AISVision軟體 助成大醫學院深化醫學、人工智慧跨域整合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為推動人工智慧應用於智慧醫療領域,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與華碩攜手合作,今(12日)於成大醫學院圖書館舉行「AISVision 智醫影像創研中心」揭牌儀式。而華碩也捐贈10套總價值達500萬元的 AISVision軟體,協助成大建置AI視覺應用教學與研究平台,雙方期望透過產學合作深化基礎醫學、臨床研究與人工智慧科技的跨域整合。 2025/06/12 18:53 財經 產業脈動
南亞股東會|瞄準3產業趨勢轉型 董座吳嘉昭:下半年會更好 【記者江星翰/台北報導】隨著美中科技競爭加劇、關稅壁壘、地緣政治緊張情勢,使全球經濟發展充滿變數,南亞(1303)董事長吳嘉昭表示,公司朝4個轉型和3個產業趨勢發展,適時、適地投入新事業及高值化產品,帶動業績持續成長。 2025/06/12 11:45 財經 產業脈動
明年漲健保費? 衛福部長:變數多不敢確定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明年度健保總額範圍草案出爐,低推估方案為2.942%,高推估則與去年相同為5.5%,若採高推估總額將達9883.1億,安全準備金將不足1個月,恐需漲健保保費。衛福部長邱泰源今表示,高推估還需進行後續行政處理,變數相當多,健保財源也都會浮動,「現在不敢確定到底會不會需要再補充,但基本上不會需要到調高保費的情況」。 2025/06/05 10:34 生活 醫藥
慘!她新冠+B流+黴漿菌一次全中 藥師曝「快篩神物」一次篩完流感新冠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新冠升溫,流感也別輕忽!台中市前議員賴佳微近日發高燒不適,就醫進行三種篩檢竟全中,同時感染新冠、B流和黴漿菌,連護理師都覺得這情況罕見。近來多種病毒發威,藥師游佩雯認為「三合一快篩」相當方便,可一次檢驗包含新冠病毒、A型流感、B型流感三種病毒,不過目前都是醫用等級,「好心廠商趕快從國外申請三合一家用快篩 來台吧!」 2025/06/05 09:17 生活
健保改革|醫界、民眾和健保的囚徒困境 核刪是健保公平正義的手段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台灣健保可近性高,長久下來養成「看診多、拿藥多、檢查多」的三多問題。健保會委員、消基會名譽董事謝天仁律師對此表示,因為醫療機構想衝醫療量來增加收入,台灣醫療可近性很高,自付額又偏低,稍有不舒服就去看醫生,變成讓大醫院熙熙攘攘,宛如百貨公司,這在國外不常見,但在台灣是常態。甚至醫院裡開美食街,用副業收入補貼醫療虧損,這也是台灣健保的特殊現象,一方面帶給民眾極大便利,滿意度也高,但造成支出急增,恐怕是個矛盾。 2025/06/04 13:25 財經 政策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