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29年起交付!華航、空巴簽署10架A350-1000訂單  每架不超過美金4.48億元

2029年起交付!華航、空巴簽署10架A350-1000訂單  每架不超過美金4.48億元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中華航空今 (3/31) 與空中巴士正式簽署10架 A350-1000 廣體客機訂單,新機隊預計自2029年起開始交付,將投入北美與歐洲長程航線,進一步提升華航全球航網競爭力,提供旅客高品質飛航服務,根據華航2024年底重訊,每架A350-1000客機交易金額不超過美金4.48億元(約新台幣148.6億元),華航董事長高星潢表示,採購案是公司未來發展重要里程碑,經多次仔細評估後做出的決定,確保盈利效益及飛行安全能滿足公司未來發展,新機是一款性能卓越的新世代飛機,提供客艙舒適度超越以往所有世代的產品,未來將成為華航旗艦機種。
台電龐大虧損遭批高價買業者綠電? 雲豹能源澄清:賣台電僅佔營收1.79%

台電龐大虧損遭批高價買業者綠電? 雲豹能源澄清:賣台電僅佔營收1.79%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由於台電鉅額虧損遭外界批是高價購買綠電業者綠電導致,不過,雲豹能源(6869)強調,2024年雲豹能源集團賣給台電的再生能源光電金額僅6794萬元,佔全年營收僅1.79%,而94%的售電收入皆來自民間企業,以數據闡明事實,期盼外界正視其業務實況,避免以訛傳訛。
樺漢前進越南 與第一大軟體園區QTSC締結戰略聯盟

樺漢前進越南 與第一大軟體園區QTSC締結戰略聯盟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樺漢(6414) 與越南光中軟體園區發展有限公司(Quang Trung Software City)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這次合作將攜手打造智慧綠色城市示範區,推動樺漢先進智慧解決方案,優化能源管理,減少碳排放,朝著淨零目標穩步前進。QTSC 是胡志明市第一家獲得科技企業認證的國營企業,也是第一且最大的軟體園區,榮獲總理多次頒發,負責推動全方位智慧城市業務到越南全國地區,掌握國際一體化趨勢。
雲豹能源發聲明澄清:強調94%售電收入來自民間企業

雲豹能源發聲明澄清:強調94%售電收入來自民間企業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電價調漲再度掀起波瀾,雲豹能源(6869)今(24)日澄清表示,隨著台灣能源轉型與綠電需求日益受到關注,2024年雲豹能源集團賣給台電的再生能源光電金額僅6794萬元,占全年營收的1.79%;且94%的售電收入皆來自民間企業。雲豹表示,以數據闡明事實,期盼外界正視其業務實況,避免以訛傳訛。
首跨出台北!101攜手國泰人壽打造台中新地標 預計2029年完工、2030年開幕

首跨出台北!101攜手國泰人壽打造台中新地標 預計2029年完工、2030年開幕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台北101為全球知名地標,今(3/23)宣布與國泰人壽正式簽署商場合作契約,要打造台中知名新地標「置地廣場 台中」,B1至7樓為高端商場約1.7萬坪,預計於2029年完工,101董事長賈永婕開心高喊「台北101要跨出台北,台中我們來了」,賈表示,與國泰人壽租賃簽約20年,該案初估投資45億元,預計2030年開幕以後損益平衡約7年時間。
款宴亞利桑那州長郝愷悌 林佳龍盼擴大台美合作創雙贏

款宴亞利桑那州長郝愷悌 林佳龍盼擴大台美合作創雙贏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美國亞利桑那州州長郝愷悌(Katie Hobbs)率團來訪,外交部長林佳龍18日款宴訪賓一行,他表示,台積電宣布在亞利桑那州擴大投資1000億美元,強化半導體生產線;面對地緣政治變動及供應鏈重組的關鍵時刻,期待雙方可以緊密合作,擴大在教育、航太、新能源與生技領域上的交流合作。
雲豹能源去年每股賺8.89元創新高 2025是未來3年高成長元年

雲豹能源去年每股賺8.89元創新高 2025是未來3年高成長元年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雲豹能源(6869)今舉行法說會,其中2024年合併營收達37.93億元,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達11.3億元,每股純益8.89元,年成長1.4%,創歷史新高。日前董事會已決議發放現金股息6.82億元,配發率6成,每股發放現金股息5元。展望2025年,雲豹能源總經理趙書閔表示,集團專注綠能永續本業,透過多元布局、靈活營運管理以及策略投資展現穩健獲利績效。接下來在光電、儲能、綠電交易、水處理4大業務帶動下,營收可望逐季成長,2025年將為未來3年高度成長新元年。
雲豹能源轉投資EQUICK聯手Mizuno 打造日本最輕的E-Bike

雲豹能源轉投資EQUICK聯手Mizuno 打造日本最輕的E-Bike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雲豹能源(6869)轉投資智慧電動單車品牌EQUICK於今(18)日宣布聯手日本百年運動品牌Mizuno,跨界推動永續、運動、時尚的生活態度,展示結合AIOT科技與綠色出行的電動自行車概念款。未來EQUICK 與Mizuno的合作不排除在日本進行生產、製造與技術開發,推動全日本最輕的 E-Bike,進一步實現技術創新與市場佈局。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