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男神」楊勇緯曝免疫力秘訣 醫示警:流感別硬撐!錯過黃金期恐進ICU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柔道男神」楊勇緯今天以流感守護者的身份出席衛教活動,分享自己在高強度訓練或比賽後,免疫力都可能下降,通常會藉由早點休息、營養補充等方式恢復;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提醒,很多民眾將流感視為一般感冒,選擇自行服藥或「撐過去」導致病情急劇惡化,應在出現發燒、喉嚨痛、鼻炎等輕症期就積極治療。 2025/08/18 17:36 生活 醫藥
老人別輕忽姿勢性低血壓!常見4原因 器官供血不足易休克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前總統陳水扁妻子吳淑珍昨日因姿勢性低血壓,第一時間送到醫院時昏迷指數3,目前生命徵象回穩。姿勢性低血壓是老人常見的問題,好發於改變姿勢時,醫師指出,可能原因包括體液不足、年紀大後自律神經系統反應變慢、神經病變、有吃降血壓藥或利尿劑,建議慢慢改變姿勢、補充足夠水分、穿彈性襪及調整藥物。 2025/08/16 15:13 生活 醫藥
核三公投辯論5|童子賢:核電經濟實惠 可補貼健保財務破洞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和碩董事長暨總統府氣候變遷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今(15日)表示,什麼是價格合理、經濟實惠的電力?資料顯示,台電購買風力發電一度比核電貴了5.17元,台電購買太陽光電一度比核電貴了3.45元。核能發電經濟實惠,四十年替台灣經濟貢獻良多,我們怎麼忍心污名化核能。 2025/08/15 22:36 能源
核三公投辯論4|黃國昌憂台灣禁不起光電板摧殘 諷台電跌倒「綠油油吃飽」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距離重啟核三公投投票剩10天,中選會舉辦的第四場正反方辯論會今早登場,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對上僅20歲的反方代表吳亞昕。黃國昌批評民進黨政府能源轉型大跳票、大失敗,台灣已淪為「台電跌倒,綠油油吃飽」,綠營權貴是唯一受益者;他坦言過去曾反對核電,但閱讀國際多國資料、向產業界請益,核電問題可透過科學解決,黃強調,核廢料選址不是一個人片面指定,應從下而上進行社會溝通,在公開透明環境做出最有智慧選擇。 2025/08/13 11:43 能源
南部女沒養寵物卻染「兔熱病」 18年來第3例!感染源待釐清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本土兔熱病再度現蹤!衛福部疾管署今天公布,新增自2022年以來首例本土兔熱病確定病例,為南部地區70多歲本國籍女性,有多重慢性病史,飲食以熟食為主,潛伏期無國外旅遊史,也沒有從事戶外活動且無動物接觸史、家中無飼養寵物,住家周邊無草叢或工地等風險環境,且未受蚊蟲叮咬,感染源待釐清。兔熱病為人畜共通傳染病,2007年列為法定傳染病後,共累積1例境外移入、2起本土個案。 2025/08/12 15:25 生活 醫藥
小時候胖抽高就會好? 兒科醫曝真相:更容易生病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教育部調查,全台國小學童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23.8%,國中學童更高達28.6%,代表每4名學童就有1人過重或肥胖。兒科醫師觀察,近年因肥胖而非單純感冒問題來求診的兒童比例上升,很多家長認為「小時候胖不是胖,抽高了就好」,但其實「小時候胖就是胖」,甚至導致免疫力下降而容易感冒等,要長高除了父母基因外,透過良好飲食、充足睡眠和規律運動,可以在遺傳基礎上再多長高約6公分。 2025/08/11 19:05 生活 醫藥
核三公投辯論2|藍委翁曉玲:帶來「救命的電」 經濟成就要感謝核電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核三重啟公投將8/23投票,今(9)日舉行第2場意見發表會。正方代表、國民黨立委翁曉玲在會中表示,能源全部仰賴再生能源不可行,且台灣高達93%的能源仰賴進口,若台灣海峽被封鎖恐有風險,核三廠延役可帶來「救命的電」。她也強調,核電是便宜、乾淨且穩定的能源,台灣有今天的經濟成就,要感謝有核電廠。 2025/08/09 19:55 能源
今年首例廣東移入屈公病!台女遊佛山遭叮 返國隔天爆4症狀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國內新增今年首例中國廣東境外移入屈公病,疾病管制署表示,這名居住中部的40多歲本國籍女性,今(2025)年7月至佛山市及深圳拜訪友人,曾被蚊子叮咬,7月30日返台,31日出現發燒症狀,8月1日因紅疹、腳踝及四肢疼痛等症狀就醫並住院治療,經採檢送驗後確診,8月4日痊癒出院,將持續監測至8月26日。 2025/08/07 15:59 生活 醫藥
心臟功能僅剩2成!中榮啟用「人工心幫浦」 助59歲男撐起生命希望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一名59歲紀姓男子罹患擴張型心肌病變(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導致嚴重心臟衰竭,心臟功能僅剩不到20%,多次住院治療仍無明顯改善,所幸在臺中榮總成功植入長效型左心室輔助器(LVAD),目前病況穩定,不僅可正常生活,並持續接受門診追蹤,等待合適的心臟移植機會。 2025/08/07 15:33 生活 醫藥
衛福部揭40歲以上國人近5成腰圍過粗 一圖看懂怎麼量!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腰圍過粗是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罹患心血管疾病、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更會增加2至6倍!衛福部國健署指出,2019至2023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40歲以上接受服務的民眾中,近5年平均超過三分之一罹患代謝症候群,更有近5成腰圍過粗,腹部肥胖情形普遍,不容忽視。 2025/08/07 12:18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