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AI電力需求激增考驗川普「大而美法案」 如何重塑美國氣候與能源政策

AI電力需求激增考驗川普「大而美法案」 如何重塑美國氣候與能源政策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中央社】隨著美國共和黨「大而美法案」在國會兩院通過,美國總統川普基本上兌現他的競選承諾,也就是大幅限縮前任總統拜登具時代意義的氣候政策。專家指出,目前正值人工智慧(AI)資料中心電力需求激增之際,取消潔淨能源的稅務誘因,勢將讓新能源的需求都將轉向化石燃料產業,導致更多溫室氣體排放與空氣污染。
最新報告:再生能源供應破紀錄 全球碳排量仍連4年創新高

最新報告:再生能源供應破紀錄 全球碳排量仍連4年創新高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能源在日常生活和產業發展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根據產業機構「能源研究所」(Energy Institute,EI)發布的年度報告,再生能源在內所有形式的能源供應去年均創下新高,然而在化石燃料使用持續增加情況下,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量仍連續4年改寫歷史高點。
豐田章男脫口「電動車污染更多」 害電動車被罵成「碳炸彈」

豐田章男脫口「電動車污染更多」 害電動車被罵成「碳炸彈」

【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豐田汽車會長豐田章男今年4月接受《汽車新聞》(Automotive News)採訪內容,最近在網路上瘋傳,原因是他當時表示,900萬輛電動車的排放影響,相當於2700萬輛混合動力車。據他所說,這意味著1輛電動車的污染程度相當於3輛混合動力車。 然而,專門報導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替代能源車的美國媒體《INSIDE EVs》,在上周的報導中指出,許多媒體對豐田章男的言論大加讚賞,稱這是確鑿地承認電動車是「碳排放炸彈」(carbon bombshell),這造成人們對電動車更廣泛的懷疑。
非核滿月盤點3|政府增建燃氣發電難解碳排 揭美國商會話外之音

非核滿月盤點3|政府增建燃氣發電難解碳排 揭美國商會話外之音

【記者江星翰/台北報導】美國商會10日指出,台灣的能源存在2大問題,一是供電恐難以支持半導體和AI產業發展,其次是乾淨能源推行速度太慢,隔天經濟部跳出來澄清,重申今年已新增逾480萬瓩燃氣機組,有專家提醒,「燃氣只能作為發展乾淨能源的過渡期,台灣應大力發展氫燃料電池等多元能源,才能符合美方期待。」
廢核代價高昂?不只電價上漲 外媒揭台灣更暴露「致命弱點」

廢核代價高昂?不只電價上漲 外媒揭台灣更暴露「致命弱點」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台灣核三廠2號機17日晚間除役,台灣正式進入「非核家園」。然而,這項政策轉變正引發國際高度關注。外媒報導,廢核政策不僅將對台灣用電量龐大的晶片產業構成威脅,也恐導致民生和企業電價上漲。更令人擔憂的是,在台海局勢日益緊張之際,廢除核能恐為台灣自行製造一個致命弱點:一旦台海發生衝突,台灣將面臨更大的停電風險,因為過去被認為中國唯一可能不敢攻擊的能源設施,屆時將不復存在。
載入更多